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與世界同步追求健康公平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慢性疾病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3255
  • 修改日:修改日:2017/01/09
  • 發布日:發布日:2015/12/28

【主題報導】

與世界同步追求健康公平

追求健康公平是世界趨勢

增進健康公平為當前世界潮流,更是全球邁向2030年的永續發展重點。國際間對健康公平議題之重視與因應已行之有年,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及歐盟等,皆已由政府責成衛生單位或專責機構,出版健康不平等報告。為瞭解我國健康不平等現況及趨勢,包括偏遠地區、原住民以及社會經濟弱勢民眾與一般群體間之健康落差,國民健康署與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stitute of Health Equity)院長暨世界醫學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理事長麥可馬穆爵士(Sir Michael Marmot)及其團隊,自103年起展開合作,於今(104)年10月中旬完成「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初稿,並於10月30日召開記者會發布初步分析結果。

該報告分析結果顯示過去十餘年來,國人平均壽命呈逐年上升趨勢,顯示國人健康狀況確實有逐步改善,但若按照居住地區的社會經濟條件,分為五等級做比較之結果發現,平均餘命在不同社會經濟條件地區呈明顯落差,居住在相對優勢地區的民眾,預期壽命較長,心血管疾病標準化死亡率,隨地區社經條件由最優勢地區至最弱勢地區遞增,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國人死因首位的惡性腫瘤死亡率,20歲以上國人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情形,也大致呈現教育程度較低者,罹患比例較高之現象。

推動健康公平需社會各界總動員

健康不平等為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但高低之間的落差,會因為政策的關注或積極行動而有所不同。馬穆爵士指出:「政府必須有兩個清楚的目標,第一是改善所有人的健康,第二則是縮減社會上較具優勢者與較弱勢者之間的健康落差,這必須要有清楚的策略,針對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採取行動,也要有監控機制,來瞭解執行的成果,這不只是衛生部門的責任,也需要針對影響健康的社會因素採取行動。」

由於健康本身是一個後端的表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不平等是前端的原因,會導致民眾不論是在健康行為或者是在健康結果方面,因為階級的落差或資源層面的不平等,而造成在後端也就是健康方面的不平等。因此,想要更全面的提升民眾健康,尤其是縮小不同群體、地區之間的健康落差,除了過去所致力的個人保健以及公共衛生服務,還必須將著力點延伸到醫療衛生領域之外,在各層級政府的各部門、公私機構以及學校、職場、社區等各場域,創造更健康的社會環境,透過全體政府動員與全體社會的參與,具體落實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所有政策面向的健康工程」,讓健康結果不會因居住地、性別、年齡與社會階層而有差異。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