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健康促進瞭望─實證基礎】攝護腺癌篩檢面面觀

  • 瀏覽數:瀏覽數:4167
  • 修改日:修改日:2017/09/14
  • 發布日:發布日:2017/09/14
攝護腺癌篩檢面面觀
一、攝護腺癌介紹
   攝護腺癌為男性常見的癌症,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在黃種人發生的風險遠低於黑人和白人。目前攝護腺癌為國人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5位(2008年),死亡率排名第7位(2009年),是近年來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快速的癌症之一,但相較於其他癌症,攝護腺癌的腫瘤進展較緩慢,有些人雖然得了攝護腺癌,但終生都不會引起健康的問題,亦不會死於攝護腺癌,稱作潛在性攝護腺癌(latent prostate cancer);然而也有部分人的攝護腺癌進展快速,除了引起健康問題之外還會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目前還沒有任何檢查方法,可以用來預測所得的攝護腺癌是屬於進展快的或是慢的腫瘤。
二、攝護腺癌的早期診斷
  
目前主要的攝護腺癌篩檢方式為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及肛門指診(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DRE)二種。PSA是由攝護腺分泌釋放到血液中,可透過抽血檢測PSA數值是否正常,血液中的PSA數值愈高,攝護腺就愈有可能有問題,但PSA數值也可能受到年齡和種族等其他因素影響。此外,由於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感染、某些醫療程序(如肛門指檢、導尿管的置放、膀胱鏡的檢查、經直腸超音波檢查及攝護腺的切片)都會使PSA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所以一旦發現有PSA升高的情形,最好進一步與醫生討論檢查結果。肛門指診為醫師經由直腸壁作觸診,檢查攝護腺是否有硬塊或結節的現象,由於此種方法僅能碰觸到局部的攝護腺,容易遺漏較小的腫瘤病灶,但肛門指診有助於醫師發現PSA數值正常的攝護腺癌,因此醫師通常會兩項檢查同時進行。
三、國際間PSA篩檢之研究
  針對PSA廣泛篩檢攝護腺癌是否能降低死亡率的議題,2009年美國追蹤1993至2001年76,693位55-74歲男性發現,篩檢組每年每萬人有2人死於攝護腺癌,而控制組則是每年每萬人有1.7人,結果發現PSA檢查並無法降低攝護腺癌死亡率,且兩組總死亡率也沒有差距[1]。而2009年歐洲研究針對90年代182,000位50-74歲男性的研究結果則顯示,追蹤8年後攝護腺癌死亡率在有做PSA這組下降20%,不過總死亡率並沒有差異,但發現有伴隨過度診斷(over diagnosis)及過度治療(over treatment)的問題,其中在篩檢組估計約有50%有過度診斷情形[2]。2011年瑞典針對1987年9,026位50-69歲男性之臨床試驗研究,追蹤20年後結果亦發現篩檢組及控制組的死亡率沒有差異[3]。
四、攝護腺癌治療可能伴隨的風險
    
 美國預防醫學委員會(USPSTF)指出,性功能降低及泌尿問題為攝護腺癌治療後12個月最常見的副作用,其他症狀如腸道問題、乳房腫脹及潮熱[4]。但由於某些篩檢發現的攝護腺癌,終其一生也不會出現臨床症狀,讓前述的傷害顯得格外重要。另外,亦有證據顯示,篩檢的過程至少會引起低度傷害,包括假陽性個案因切片所引起的疼痛、流血和不適,以及心理焦慮。
五、國際間PSA篩檢之建議 
     依據USPSTF在2008年之建議,雖然PSA檢查可以偵測早期的攝護腺癌,但針對75歲以下男性,現有證據尚不足以確定對其提供攝護腺癌篩檢是否利大於弊,且對於75歲以上的男性反對提供篩檢[5]。美國癌症學會(ACS)於2010年3月更新修正其原有指引,建議預期壽命尚有10年以上之無症狀男性,從50歲開始,應有機會被告知有關PSA篩檢之風險、潛在好處及不確定性,讓民眾在瞭解後自行選擇;另,高危險群,例如有一等親罹患攝護腺癌者,建議從45歲開始討論要不要做,若家族中有多人罹患攝護腺癌,則建議從40歲開始討論[6]。加拿大(2002)、澳大利亞(2008)、日本(2009)、英國NHS(2010)均指出沒有充分證據證實攝護腺癌篩檢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或不影響生活品質前,歐盟泌尿協會EAU(2009)則不建議將其列入國家健康照護政策[7]。
六、本局攝護腺癌篩檢建議
  目前尚未有充分證據說明執行攝護腺癌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且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治療經篩檢發現的攝護腺癌,會引起中等至重度的傷害,如陽萎、尿失禁、腸功能損傷或死亡,因此,建議民眾在做檢查前需充分瞭解PSA篩檢的優缺點以及攝護腺癌治療後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再決定是否要做PSA篩檢。 
 參考文獻
 [1]   Andriole, G.L., et al.,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rostate-cancer screening trial. N Engl J Med, 2009. 360(13): p. 1310-9.
[2]   Schroder, F.H., et al., Screening and prostate-cancer mortality in a randomized European study. N Engl J Med, 2009. 360(13): p. 1320-8.
[3]   Sandblom, G., et al., Randomised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trial: 20 year follow-up. BMJ, 2011. 342: p. d1539.
[4]   Harris, R. and K.N. Lohr, 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an update of the evidence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nn Intern Med, 2002. 137(11): p. 917-29.
[5]   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 Intern Med, 2008. 149(3): p. 185-91.
[6]   Wolf, A.M., et al.,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update 2010. CA Cancer J Clin, 2010. 60(2): p. 70-98.

[7]   Abrahamsson, P.A., et al.,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position statement on 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Eur Urol, 2009. 56(2): p. 270-1.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