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防癌首步曲-認識護波法寶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5065
  • 修改日:修改日:2015/10/22
  • 發布日:發布日:2005/06/16
一、乳癌是女性第二好發癌症,死亡率第四

(一)由於國人生活飲食西化,因此得到乳癌的婦女越來越多,根據90年癌症登記,共5,067名婦女罹患乳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46.2人,僅次於子宮頸,是女性第二常見癌症,好發年齡在45-54歲,約較歐美國家早十歲。
(二)根據最新93年死因統計,共1339名婦女死於乳癌,較92年死亡人數1381人減少,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2人。

二、乳房自我檢查是不足的,需藉助更科學有效的篩檢工具

(一)歐美國家族群隨機試驗,已證實50歲以上婦女每三年一次乳房攝影約可以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所以歐美等先進國家,皆將乳房攝影列為必要的婦女癌症篩檢項目。台灣地區亦從91年7月開始推動二階段乳癌篩檢,並於93年7月將50-69歲婦女每二年乳房攝影篩檢納入健保給付,二階段乳篩約篩檢10萬人,共發現265名乳癌,健保93年6月至12月間共篩檢1萬7千人。
(二)台灣地區婦女乳癌發生較歐美婦女早,集中在45-54歲間,但仍無有效的防治策略。歐美研究尚未證實乳房攝影對50歲以下的婦女的篩檢效益,原因可能與未停經婦女乳癌較緻密,或是其乳癌自然史與年長婦女不同有關。一些臨床研究顯示超音波對於年輕婦女有較高的敏感度,但是對於國人早期乳癌發現之效益,仍需要醫學評估實證。所以國民健康局即在進行一項隨機試驗計畫,針對40-49歲婦女以乳房攝影和超音波隔年輪流進行篩檢,評估對停經前婦女合併乳房攝影及超音波,是否可提高乳癌篩檢效果,進而降低乳癌死亡率,本研究最終結果將成為制定年輕婦女乳癌防治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

三、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之比較

(一)乳房攝影:目前歐美國家廣泛應用乳房攝影在乳癌篩檢及診斷上,具低量輻射線,但在良好的品質管制下,是非常安全的,可以偵測到早期無法觸摸的乳癌,尤其對於50歲以上婦女乳癌篩檢,乳房攝影是最主要的工具,影像品質容易藉由人員訓練達成固定水準,影像品質可以標準化所以容易做品質管制。
(二)乳房超音波:無幅射線,對於緻密乳房,乳房超音波較乳房攝影容易偵測到腫塊,但對於沒有觸摸到的腫塊,在乳房攝影呈現是鈣化點,乳房超音波較不易偵測到。小於35歲婦女受輻射線影響較大,且乳房緻密,因此超音波較為合適,但由於超音波是靠瞬間影像診斷,故容易受操作者經驗與習慣影響,不容易做品質管制。

四、乳房攝影影像品質提升計畫

不論乳房攝影或是超音波均是利用影像來診斷,因此影像的品質很重要。國民健康局配合50-69歲婦女乳癌篩檢計畫,委託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於91年開始乳房攝影影像品管計畫,國內乳房攝影影像品質近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根據93年品管報告,所有醫院乳房輻射劑量均符合標準(未超過300 mrad),自選X光片影像品質亦由91年平均65分提升至84分。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