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尿失禁!Bye!Bye!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慢性疾病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8050
  • 修改日:修改日:2016/06/28
  • 發布日:發布日:2006/08/25
您有因為大笑、或咳嗽,不自主的尿漏出來的情形嗎?如果有,您可能就是尿失禁的患者了,依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國內55歲以上婦女,竟然有1/3自述過去一年有尿失禁的情形。45-54歲婦女亦有1/4自述有上述現象。
根據94年國民健康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管制藥品管理局所做之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發現35歲以上女性,自述過去一年有尿失禁情形者佔23.9%(即每4位就有1位),並隨年齡增長而遞增,35-44歲是14.5%,45-54歲是24.7%,55歲以上約為3成(佔32.2%);進一步用logistic迴歸模式分析,發現肥胖、生產數愈多、有高血壓與曾有中風者皆易有尿失禁情形。肥胖婦女(BMI值>=27)罹患尿失禁的風險為理想體重者的1.67倍、生產次數四次以上婦女罹患尿失禁的比例為從未生產婦女的1.55倍,且隨著活產數的增加,尿失禁的風險愈來愈高。另外,罹患高血壓(OR=1.23)、或中風(OR=1.77)等慢性疾病也會增加尿失禁的機率(附件)。因此,國民健康局提醒您:控制血壓可以避免尿失禁的發生;肥胖與高產次的婦女朋友可以透過適度的減重與自我訓練骨盆底肌肉改善尿失禁的情形。
尿失禁即是不自主漏尿,是因骨盆底肌肉、韌帶支持力降低而引起,一旦腹壓增加,例如大笑、咳嗽或運動時容易發生,是婦女常見之健康問題。國內外的研究報告指出:體重過重、多產婦、停經後、曾接受婦科手術、長期便秘、有糖尿病史等的婦女族群,發生尿失禁的比例會偏高。雖然,尿失禁的發生不會造成嚴重之後遺症或死亡,但往往令人覺得尷尬、難以啟口,我國婦女又多害羞保守,不會主動尋求醫療協助,導致影響生活、工作及社交甚鉅。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除手術矯正及藥物控制之外,婦女可以選擇做骨盆底肌肉運動(凱格爾氏運動,見附件),以強化骨盆底肌肉的肌力和支持功能,改善骨盆器官下垂所引起的各種問題,被視為尿失禁第一線且有效的行為療法。
國民健康局長期關心婦女健康,爲落實骨盆健康宣導與推動,讓婦女改變諱疾忌醫之習慣,爰委託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辦理「95年度尿失禁防治推廣先驅計畫」,發展社區尿失禁衛教網頁(網址: www.tcs.org.tw),提供社區保健工作人員及社區民眾諮詢及交流管道;另將於8月28、29日辦理尿失禁防治工作坊,培訓社區婦女尿失禁防治種子教師,訓練內容包括教授婦女尿失禁之生理學、骨盆底肌肉運動訓練操並現場實際帶動;該協會今年並將擇定2縣市(基隆市、台中市)辦理社區尿失禁防治工作,未來將繼續擴大辦理,以提升婦女之尿失禁防治相關認知和技能。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