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肥胖防治要從小紮根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社區健康組

  • 瀏覽數:瀏覽數:31093
  • 修改日:修改日:2015/01/29
  • 發布日:發布日:2007/04/04
世界衛生組織於1996年正式將肥胖列為是一種慢性疾病,2005年也估算出全球約有16億成人是屬體重過重,而屬肥胖者則超過4億人。肥胖不僅是成人的疾病,對兒童的影響更大,兒童的肥胖會直接影響兒童的生長、社會心理發展,兒童期之肥胖更會在成年時造成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增加成年後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肥胖症的預防和治療必須在兒童早期即開始。有鑑於此,兒童健康推展委員會的「兒童健康體位研議小組」,特別對兒童肥胖議題做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及台灣兒童肥胖現況做分析,期對台灣兒童肥胖問題提出具體及有效的介入建議方案。

一、國外的情況:
兒童及青少年怎樣才算肥胖呢?美國疾病管制局將2-19歲兒童與青少年體重過重標準訂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等於同齡同性別兒童第95百分位,澳大利亞以大於等於90百分位為體重過重,97個百分位為肥胖。另外國際肥胖任務小組(IOTF)綜合巴西、英國、香港、紐西蘭、新加坡、及美國等四大洲六個國家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曲線,以不分性別,將18歲過重標準訂為25 kg/m2,肥胖標準為30 kg/m2,算出2-12歲過重與肥胖之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如附件表一),各國依據上述標準所調查的兒童體重過重及肥胖比率,雖然在不同年代、不同的年齡群組,仍可以發現兒童青少年體重過重及肥胖比率從210%-40%不等(附件圖一、二),另以美國及英國歷年追蹤調查發現有上升趨勢(附件圖三至五),顯示兒童肥胖問題是世界各國的趨勢,且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國內的情況:
台灣地區兒童肥胖狀況如何呢?依據衛生署1997-2002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以衛生署91年公布之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分析調查結果發現,6-12歲兒童體重過重占15%(男生15.5%,女生為14.4%);肥胖比率占12%(男生14.7%,女生9.1%)。教育部於94學年度所做國民中小學學生健康狀況調查,發現6-12歲學生體重過重占14.9%(男生15.85%,女生為14.02%),肥胖比率占10.3%(男生10.92%,女生為9.73%)。二者相較雖有略為下降,但兒童肥胖在台灣仍是相當重要的議題,須有積極的介入措施。
當然兒童肥胖問題,無論在教育或衛生單位都相當重視,也提出不少的介入計畫,如「中小學生健康體位5年計畫」、「充實中小學校園營養師編制實施計畫」- 5年內補足學校348位營養師、「校園體適能推廣活動計畫」、「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推動健康體能與均衡飲食」及編印發行各類青少年營養宣導手冊等。然而兒童肥胖形成的原因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因此從家庭、學校甚至相關的兒童照護機構都不能忽視。
未來「兒童健康體位研議小組」將密切結合相關部會,針對兒童肥胖防治提出具體有效的介入措施,例如介入年齡由國中小延伸提早到學齡前階段,及早建立良好生活型態等。對兒童肥胖定義及評估標準,隨者國際間科學實證的演變有幾次修訂,台灣雖也跟進,但是否符合本土所需,該小組也將進一步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研議是否需更新修訂提出台灣地區兒童肥胖定義,以提供相關資料作為兒童肥胖流行病學之研究,當然最終的目的是要提供健康的環境,讓我們的兒童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並具備良好的健康體能與國際競爭。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