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建誠/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
隨著國人近年運動風氣的盛行,運動已經成為民眾生活中的一部分,且因氣候變遷和空氣品質議題逐漸被民眾關注,民眾在室外從事運動前,除了會留意室外的天候狀況外,也會根據室外空氣品質指標數值來決定是否在室外進行運動。民眾除了可在室外空間運動外,因近年政府開始廣設運動中心,民間的健身房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室內運動場所也已成為民眾另一個運動空間的選擇,特別是健身房。根據統計 (王瓊霞、黃彥翔, 2020),自2013年始,台灣每年開設的健身房數目幾乎以1.5倍的速度成長,健身房的會員數也逐年增加,反映健身房已經逐漸成為民眾運動的主要空間之一。
然而,健身房多屬密閉空間,其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和來源與室外不盡相同,因此無法用室外空氣品質監測資料或室外空氣污染物濃度的時間變化等特性,來評估健身房的空氣品質狀況。過去的研究發現當健身房的人員數越多 (Ramos et al., 2014; Slezakova et al., 2018),或從事的運動屬於有氧運動的類型時,健身房的二氧化碳濃度會明顯上升。若健身房的通風換氣效率下降,加上運動過程會導致懸浮微粒的再揚起,也會增加運動人員對懸浮微粒的吸入量 (Ramos et al., 2015)。另外,部分健身房會使用地毯,運動過程又會排汗,因此健身房的細菌或真菌也是另一類普遍的污染物種 (Brągoszewska et al., 2020; Onchang and Panyakapo, 2016)。還有研究量測到健身房在使用清潔產品的過程或裝潢的建材都和室內的揮發性有機物和甲醛濃度息息相關 (Ramos et al., 2014)。過去的研究也都已證實前述污染物的暴露和人體呼吸道或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有關,因此,即便健身房的空氣品質不受室外空氣品質影響或室外空氣品質處於良好的狀態,健身房設備的使用和人為活動都會影響健身房的空氣品質,相對的,民眾應清楚知道在健身房運動時,仍有暴露到高空氣污染物濃度的風險。
由於運動過程中,當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會降低運動人員的運動效率或舒適性,也可能會增加頭痛或打噴嚏的風險 (Salonen et al., 2008; Zhai et al., 2015),因此運動後的疲倦或不適感不全然和運動有關,室內空氣品質不良可能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過去研究發現造成健身房空氣品質不佳的原因 (Ramos et al., 2015; Ramos et al., 2014; Slezakova et al., 2018),絕大多數和健身房的通風換氣效率不足有關,因此,在健身房運動時,並無所謂的較佳的運動時間點,民眾也不需把適合從事室外運動的時間點用在健身房。此外,建議民眾可隨時留意健身房的通風狀況,若運動過程中覺得通風不良、身體不適或有異味時,應立即向健身房反映並請求改善,以維持自身的權益。
對於健身房而言,若要維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就應提供足夠的通風換氣效率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編第102條,建議健身房的通風量應控制在15立方公尺/平方公尺以上),並建議採用設有二氧化碳 (目前二氧化碳濃度的監測技術較純熟,且二氧化碳濃度的高低可當作用當下通風條件的初判指標) 感測器的通風換氣系統,即時監測當下的二氧化碳濃度並調整通風系統的送風量,以維持良好的通風換氣效率,必要時也可管理人員進出的數量,以維持健身房良好的空氣品質狀態,或定時清潔健身器材,降低健身房的生物性危害機率。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2017年將總樓地板面積達2000平方公尺以上之健身房納入「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管制的對象中;總樓地板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尺、小於2000平方公尺的健身房也於2021年納入自主管理範疇,因此,建議民眾在挑選健身房時也可留意該健身房所公告的室內空氣品質檢測結果。同時健身房業者應持續以符合法規及「自主管理」的方式維持健身房良好的空氣品質,環保署也可積極推廣「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標章」制度,鼓勵健身房致力於室內空氣品質的管理,避免讓空氣污染變成運動傷害的原因。
參考文獻
- Brągoszewska, E., Biedroń, I., Mainka, A., Microbiological Air Quality in a Highschool Gym Located in an Urban Area of Southern Poland—Preliminary Research, Atmosphere 11(2020), p. 797.
- Onchang, R., Panyakapo, M.,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s and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in three different fitness centres and the participants’ expectations: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25(2016), pp. 213-228.
- Ramos, C. et al., Estimating the inhaled dose of pollutants during indoor physical activit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527(2015), pp. 111-118.
- Ramos, C., Wolterbeek, H., Almeida, S., Exposure to indoor air pollutants dur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fitness center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82(2014), pp. 349-360.
- Salonen, R.O. et 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in Finnish ice arena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34(2008), pp. 51-57.
- Slezakova, K., Peixoto, C., do Carmo Pereira, M., Morais, S., Indoor air quality in health clubs: Impact of occupancy and type of performed activities on exposure level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59(2018), pp. 56-66.
- Zhai, Y. et al., Using air movement for comfort during moderate exercis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94(2015), pp. 344-352.
- 王瓊霞、黃彥翔, 健身房產業對國民健康的影響及貢獻, 國民體育季刊 49(2020), pp.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