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國民健康署於2015臺灣全球健康論壇-分享臺灣口腔癌防治經驗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3838
  • 修改日:修改日:2015/11/02
  • 發布日:發布日:2015/11/02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自民國92年起口腔癌即位居男性死亡率第4名,死亡年齡相較其他癌症,提早了十年,死亡人數還在上升,目前每年有超過2,700位國人死口腔癌,其中逾9成是男性;國民健康署最新之101年癌症登記資料亦顯示,每年有逾6,000位男性國人罹患口腔癌,亦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4名。


    我國因氣候及各種因素,與東南亞國家及太平洋島國同樣都有種植檳榔、嚼食檳榔之問題,但在各界努力下,亦成為在口腔癌研究與防治具許多特色的國家,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全面推動並補助口腔癌篩檢之國家。值此口腔癌防治受到有嚼食檳榔問題的國家甚至是先進國家的注意時,台灣經驗可供國際參考,爰於2015年11月2日衛生福利部與外交部合辦之「2015台灣全球健康論壇(Global Health Forum in Taiwan)」中,舉辦口腔癌防治之平行會議,邀請5個國家、8位國內外講者,近300位實務工作者及國際學程之學生,參與此次論壇,共同討論如何防治口腔癌。
 
善盡國際健康責任,透過全球健康論壇分享台灣經驗
    此次論壇之國際講者包括來自世界公共衛生學會聯盟執行長Dr. Bettina Borisch、世界衛生組織口腔癌合作中心主任Prof. Saman Warnakulasuriya、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菸害防制研究組主任Dr. Mark Parascandola、蒙古國立醫學科學大學講師Dr. Bolormaa Purevdorj、國際抗癌聯盟執行長Dr. Cary Adam、印度癌症防治基金會理事長Dr Kunnambath Ramadas等人,分別就口腔癌之流行病學、全球口腔癌研究成果以及各國口腔癌防治經驗、推動策略與成效評估等面向進行討論;至於台灣經驗,則分別由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分享臺灣的口腔癌防治政策,彰化縣衛生局葉彥伯局長提供地方推動口腔癌篩檢經驗,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嚴明芳助理教授則說明口腔癌的自然病史及篩檢效果的經濟效益評估。

檳榔致癌,口腔癌防治需篩檢與拒檳併行
     為使國人遠離口腔癌危害,國民健康署自88年起針對18歲以上有嚼檳榔及吸菸者提供口腔癌篩檢服務,鑒於30歲以上篩檢陽性率高於未滿30歲3倍,於99年起擴大辦理篩檢時,將篩檢年齡調整至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服務。今天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臺灣政府全力推動的口腔癌篩檢是具實證基礎,由透過受過完整訓練的醫師,對有嚼檳榔及吸菸的民眾進行全口腔黏膜的診視及觸診,此種目視檢查敏感度達8成、特異度更高達9成以上,能早期找到有癌前病變及癌症病人,並且透過有系統的轉介,協助病人能進行早期治療,降低疾病的威脅。每年臺灣藉由篩檢可發現5000名以上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效果甚佳。邱署長亦表示,為防制民眾嚼檳和戒檳,國民健康署還透過各式衛教宣導,增加民眾對檳榔致癌之認知,並在各場域中,包括軍隊、社區、學校和職場等場域建構無檳支持環境,讓民眾生活於無檳榔環境中。同時透過醫院診所、社區(含職場)提供嚼檳榔者戒檳服務,由受過訓練的衛教人員在民眾戒檳過程提供支持與關心;另外,也分享國民健康署積極與環保署、農委會和教育部共同推動防治工作,包括協助環保署針對亂吐檳榔汁者提供戒檳衛教,103年約計2000人接受了衛生教育;並提供了農委會在檳榔廢園轉作上之相關經費,預計3年可減少4800公頃;與教育部合作上積極推動無檳校園,103年就有150所學校加入計畫。邱淑媞署長說:因為大家的努力,成效已具體可看見,全國18歲以上男性嚼檳已自96年17.2%下降至103年的9.7%,下降幅度高達44%,這是一個政府與民間跨組織合作的成功經驗,臺灣全力推動的口腔癌防治政策與寶貴經驗,可成為國際上推動口腔癌防治之參考。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