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檳榔子是國際認定第一類致癌物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63285
  • 修改日:修改日:2015/01/27
  • 發布日:發布日:2007/04/15
針對有某電子媒體出現「其實檳榔只要不包白灰、紅灰這種材料,它也是對人體有益的一種植物」之嚴重誤導民眾的報導,衛生署再次強調,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發表專論公布「檳榔子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亦即檳榔子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會致癌。
有關檳榔對健康之危害,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食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有吸菸與檳榔習慣」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全世界7個國家16個學者組成工作小組(其中台大公衛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陳秀教授和台大醫學院臨床牙醫學研究所鄭景暉副教授代表台灣受邀參加),針對檳榔嚼塊、檳榔子(單獨果實本身)和檳榔含有的一些亞硝基胺的致癌性重新予以評議,作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即對人類有致癌性)的結論。

目前已確知檳榔子可以引起嚼食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這是一種癌前狀態。檳榔子所含之檳榔鹼、檳榔素在口腔中會硝化(nitrosation)產生亞硝胺,這些硝化衍生物可誘導實驗動物產生腫瘤;另外,多酚類成分會抑制膠原蛋白,使膠原蛋白更易於在黏膜下堆積而硬化,且多酚類成分在嚼食檳榔的鹼性環境下會釋放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或含氧自由基,這些活性氧會與細胞或細胞之蛋白、脂質以及DNA作用,造成細胞傷害、突變甚至細胞的死亡。以上,就是檳榔子之致癌機轉,世界衛生組織亦已正式公布嚼食檳榔會導致癌症,提醒我們即使單純的檳榔子,其致癌的證據亦已充足。

在台灣,嚼檳榔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一年約有4千5百人罹患口腔癌,約2千1百人死於口腔癌。口腔癌是國人男性上升最快的癌症,其發生率和死亡率的排名皆居男性癌症的第4位,並且是青壯年(22-45歲)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早逝的患者不僅為家庭帶來很大的遺憾,即使患者經手術後痊癒,通常亦會因為明顯的顏面缺損,而變成怕見陽光的人。根據國民健康局於民國94年調查指出,國人18歲以上男性嚼檳榔盛行率高達16﹪,因此,國民健康局已將該議題列為施政主軸並結合衛生局大力推動相關工作,以預防民眾嚼檳榔及協助民眾戒除檳榔。在此,要再度呼籲檳榔族,台灣的口腔癌增加速度幾乎是所有癌症的第一名,而且患者約九成有嚼檳榔之習慣,嚼檳榔的朋友們,請千萬勿心存僥倖。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