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背景及沿革

     
青少年為銜接孩童與成人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時期所養成的行為模式與生活型態,對其未來的健康發展有莫大影響。有鑒於此,本署(前身機關國民健康局)自民國2006年起辦理「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計畫」(Taiwan Youth Health Survey, TYHS)。本項調查計畫係參考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自1990年起每兩年辦理一次的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調查(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YRBSS),以及WHO主辦之全球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y, GSHS)計畫,針對與主要死因疾病、失能或重要社會問題有密切關聯的健康行為進行調查。另為與世界衛生組織GSHS調查計畫做國際比較,自2012年起,採納GSHS問卷核心題組,並整合臺灣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問卷,針對體重及體型、飲食習慣、身體活動、衛生及生活習慣、個人安全、偏差行為、心理健康、危害健康行為、兩性交往與性行為及家庭狀況等議題,蒐集青少年健康行為現況,以提供相關單位規劃在學青少年健康促進計畫參考,每年以「國中」及「高中、高職、五專(1-3年級)」隔年輪替方式辦理,發展出長期性以及例行性之健康監測調查機制,定期更新政策所需參考數據。民國單數年係以國中在學學生為施測對象。民國108年起調整調查期間,改為每兩年調查一次,故自民國110年起「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同時蒐集國中、高中職學生健康及各項健康危害行為及相關認知、態度等變化趨勢資料,以提供作為規劃青少年健康促進工作計畫之參考,惟110年度調查受疫情影響中斷,完訪率較過去年度偏低,相關數據推論與長期趨勢比較,建議將完訪率納入資料比較限制之考量。自民國112年為以健康促進政策應用為主軸,參考世界衛生組織非傳染性疾病(NCD)監測架構及國際相關調查發展趨勢,針對符合本國國情與政策轉譯需求,調整之調查模式與監測項目,將原個別辦理之「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與「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兩項調查問卷加以整合,並將兩項調查合併為單一之「青少年吸菸暨健康行為調查」,以建立發展長期性以及例行性且更具政策應用效益之青少年吸菸暨健康行為監測調查機制,提供相關單位規劃在學青少年吸菸害防制及健康促進計畫參考。

調查目的:

(一) 瞭解全國青少年(國中、高中、高職、五專)學生各項健康危害行為盛行狀況。
(二) 瞭解全國不同背景特徵青少年健康行為之差異。
(三) 瞭解全國青少年學生不同健康危害行為之聚集(co-occurrence)。
(四) 建立全國青少年學生各項健康危害行為盛行率之監測資料,提供本署與相關單位後續監測與評價青少年健康促進工作及介入效益之比較基礎。

抽樣設計

     
本調查抽樣設計係依照美國CDC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發展之全球學生健康行為調查(GSHS)之取樣方式抽取具全國代表性之樣本,調查採分層二階段集群抽樣設計,由本署自教育部網站下載前1年度國中、高中職、五專(1-3年級)學生母體資料為抽樣底冊,將全國所有國中、高中職、五專(1-3年級)依學校所在鄉鎮市區之人口密度分為四層後,各層採抽出機率與單位大小成比例之抽樣方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PPS),先抽出樣本學校,再由樣本學校抽出樣本班級,中選樣本班級之全體學生均為調查對象

調查內容及方法

(一) 學生基本資料:年齡、性別、年級。
(二) 體重及體型:身高、體重、控制體重行為。
(三) 飲食習慣:吃早餐、蔬果、速食、喝含糖飲料等之習慣。
(四) 身體活動:運動情形、久坐行為。
(五) 個人安全:交通安全、事故傷害。
(六) 危害健康行為:菸品、飲酒行為。
(七) 兩性交往與性行為相關問題:性行為、HPV疫苗等。
(八) 心理健康:孤獨/寂寞。
(九) 衛生及生活習慣:睡前刷牙。

調查方法:

     
本署統籌規劃調查,由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協助執行,並由教育部、各地方政府教育局(處)、以及各樣本學校,提供調查執行過程中之必要行政協助。資料收集方式係採用學生無記名自填問卷,調查期程配合學年度起迄時間,於調查年度之3月至6月間辦理調查工作。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以調查報告、新聞稿和會議或期刊論文的形式發布。部分重要研究結果及統計指標彙整於「健康促進統計年報」供外界查詢。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監測研究及健康教育組

  • 點閱次數:點閱次數:102733

相關子主題

調查問卷
更多文章
結果報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