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脂」要控好,讓「心」快活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慢性疾病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2569
  • 修改日:修改日:2022/04/15
  • 發布日:發布日:2022/04/15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分別為26%、11%及26%;因三高的關係,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分別約是一般人的2.5倍、2倍以上及3倍,可知高血脂對心臟疾病的有害程度不容忽視,而且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又會增加COVID-19染疫後的致命風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本身開始有三高異常的現象,都應定期監測自己的三高數值,除應遵照醫囑之用藥外,務必養成規律運動及控制體重的行為,守護自己的健康。

血脂數據知多少?  好壞膽固醇有規範
      血脂高容易被忽視,但根據前述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估計約500萬人。血脂主要是由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所組成,其中膽固醇,又可細分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理想值<130mg/dL)及高密度膽固醇(HDL)(俗稱「好膽固醇」,理想值>40mg/dL)。因為「壞膽固醇(LDL)」產生後,容易累積在動脈的血管壁上,進而造成阻塞,嚴重情況下,可能進而導致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腦中風;然而「好膽固醇(HDL)」是血管中的清道夫,負責清理掉血管中多餘的膽固醇,可以減少血管阻塞的發生。因此除了平時量血壓、測血糖外,也需定期檢查血脂,建議透過國民健康署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監測本身的三高數據。

運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洞燭機先
      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冠心病病史者及血脂異常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除定期監測血脂外,可以運用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年齡30至70歲民眾,輸入年齡、性別、高密度膽固醇等資料,就能預測10年內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並提供相關的健康指引,更容易且清楚的掌握自己的健康!

5個有效控制血脂的行為
1.戒菸:菸品內的尼古丁會提升血液中三酸甘油酯,且降低「好膽固醇」,因此,戒菸對於血脂異常具有改善的效果。

2.規律有氧運動: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對於血脂異常有改善的效果,可以顯著地增加「好膽固醇」和減少三酸甘油酯。

3.控制體重:肥胖會降低體內「好膽固醇」含量,故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將有助於提升體內「好膽固醇」。

4.定期檢查:根據美國2019年心臟學會建議至少每4-6年做1次血脂檢查。40歲以上民眾,利用每3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民眾,則可以利用每1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5.善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相關健康數據,一旦檢測出屬於罹患「冠心病」高風險者,建議每年定期檢測。而中、低風險者,建議每3年檢測1次。

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 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
預防心血管疾病-症狀就醫篇 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6052
腦中風防治症狀辨識篇 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6254

 

參考文獻:
1.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s (COVID-19) — China, 2020  
2. 台灣血脂異常防治共識/血脂異常預防及診療臨床指引-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2009
3. 心血管疾病預防照護指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0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