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公衛護士編制不足 紛轉職考校護 -- 國民健康局籲請合理編制,才能為上游預防把關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企劃組

  • 瀏覽數:瀏覽數:29441
  • 修改日:修改日:2015/01/29
  • 發布日:發布日:2012/07/22
101年7月22日報載,北市公衛護士編制不足,衛生保健工作量大,晚上、假日都要加班,而有轉職考校護的現象。
國民健康局對此報導非常重視。局長邱淑媞表示,由於本身曾在衛生所與衛生局任職,深知中央與地方衛生人員確實非常辛苦!她指出,此問題最大的癥結,就是公衛護士編制早已不合時宜、嚴重不足,根本無法因應高齡化、文明病的防治需要。邱淑媞說,現有的編制,是從數十年前延續至今, 可是我國人口數已從民國70年的 18,193,955人增加至100年的23,224,912人 , 其中65歲以上人口更從802,845(4.4%)增加為2,528,249(10.9%),老年人口成長了3.1倍,而且九成長者有至少一種慢性病!然而,地方衛生局與衛生所的編制並未成長;更雪上加霜的是,過去另有一批編制在中央、派駐在地方的公衛護士人力,還因遇缺不補,人數從90年的358人已降到目前的76人,等於是衛生人力未隨時代需要而成長,相反的還縮編近300人!
國民健康局指出,目前國人的所有死因當中,有約九成的死亡,是因慢性病或事故傷害所造成。衛生保健人力編制不敷時代所需,實在難以做好上游的預防工作、陪伴臺灣民眾安然因應高齡化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衛生人員辛苦,下游的全民健保和醫療體系,恐怕也要連帶受累!而為了勉力達成預防保健任務,衛生人員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日以繼夜、全年無休的工作,難怪會造成人力青黃不接、無以為繼!國民健康局將協助向人事行政體系與地方政府反映,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除了協助地方衛生局所,積極爭取合理的人力配置,國民健康局也呼籲,因應人少事繁的窘境,衛生業務的工作模式有必要適度調整。該局這幾年一直在輔導各縣市,調整工作模式,從「服務提供者」,轉型為「資源管理者」,改變過去僅靠有限人力自己拚命做的阿信模式,向外拓展多元伙伴關係,善用社區資源與醫療資源,建立公私部門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展,否則即使累垮了公衛護士,民眾也未必能獲得健康。
以癌症篩檢為例,國民健康局訂給衛生局的考評指標是「篩檢率」,這是因為各縣市民眾,不論城鄉,都需要篩檢。但是在工作模式上,並未加以設限,而是授權各縣巿因地制宜,提出自己的工作計畫,該局鼓勵衛生局本於職責與自主空間,規劃提出適合地方特色的策略,而不是由衛生單位獨自執行所有篩檢量,例如: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地方,衛生局當然可多與醫院、診所合作;此外,也可透過事先通知的方式,讓民眾在平常日到衛生所或醫院診所做篩檢,這些都可減少護理人員犧牲假日在外設站的需要。
國民健康局為促進醫療體系與公衛體系的合作,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近年還由中央補助並輔導200多家醫院,加入癌症篩檢行列。國民健康局鼓勵各衛生局,加強資源之間的協調與聯繫,與醫院、診所、社區、職場、學校等各場域,強化伙伴關係,共同達成為民眾服務的目標。
國民健康局表示,將協助各縣市衛生單位,加強溝通及爭取合理的人力配置,也將持續輔導地方衛生單位,調整工作模式,讓公共衛生體系發揮預防保健規劃者與管理者的角色,為民眾的健康把關,也希望社會大眾支持及肯定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付出與努力。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