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只要不加紅、白灰等添加物,吃檳榔就不會得口腔癌?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 點閱次數:點閱次數:27941
  • 更新日期:更新日期:2022/04/15
  •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2016/07/05

 台灣常見的檳榔,通常有在檳榔子外,另會加入荖花(荖藤),荖葉,紅、白灰等,茲將檳榔子及添加物成份介紹如下:
(一)檳榔子:含「檳榔素」會在嚼檳者的口腔產生亞硝胺,實驗證實可誘導實驗動物產生腫瘤。此外,「檳榔素」中還有多酚類化合物成分會使膠原蛋白在口腔黏膜下堆積而硬化,使口腔粘膜纖維化(這也是口腔癌患者張口不易的原因),故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在2003就把檳榔子(檳榔果實)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檳榔子不僅會造成口腔癌,亦會增加食道、胃、大腸與肝臟等器官產生病變的機率。
(二)白灰及紅灰:白灰為熟石灰,紅灰則依各家所添加的甘味料、調味品、香料或中藥等而組成有所不同。其中,白灰或紅灰會造成鹼性的口腔環境,與單寧酸作用時,會使得唾液變成暗紅色。釋放出活性氧或含氧自由基,會造成細胞突變甚至死亡。
(三)荖花、荖葉中的黃樟素、丁香油等毒性成分,會導致口腔表皮細胞層萎縮變薄,誘導發炎反應與細胞不正常增生。

 
資料來源:
1. IARC Monographs volume 85
2. A review of the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 of areca nut or betel nut

您可能會喜歡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