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3大關鍵行動 預防中風 守護腦健康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慢性疾病防治組

  • 點閱次數:點閱次數:70
  • 更新日期:更新日期:2025/10/28
  •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2025/10/28

      腦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平均每42分鐘有1人因此失去生命,其中又以腦中風最常見。國民健康署提醒,腦中風高危險因子包括三高、肥胖、吸菸等,預防3大關鍵在於「定期健檢、管理血壓、健康生活」,若有中風警訊要趕快就醫,勿信治療血管阻塞的飲食偏方,以免延誤救命時機。

危險因子要警覺 「三高」族群風險更高

      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肥胖、吸菸、過量飲酒及腦中風家族史等。三高易使血管壁發生脂肪堆積,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破裂,引發中風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和控制三高是預防中風的關鍵,需要透過採取健康生活習慣,網傳多吃檸檬、大蒜、薑、醋等就可以治療血管阻塞,完全無醫學根據。

 

三大關鍵行動 守護腦健康

      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WSO)指出,控制可預防的危險因子,可避免90%的腦中風事件。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呼籲,民眾應正確認識自身風險,並積極採取健康行動,不僅有效降低發生風險,也能守護自己與家人的腦健康,遠離中風威脅。

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把握三大關鍵行動:

1.定期健康檢查:可透過職場所提供員工健康檢查如勞工健檢、公教人員健檢,或利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30-39歲每5年1次、40-64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並請院所將健檢數據上傳健康存摺,除此之外,民眾也可利用國民健康署「科學算病館」,輸入健檢資料評估未來10年內罹患中風、糖尿病及冠心病的風險,幫助個人化健康管理。

2.「722」居家血壓管理:落實居家自我量測血壓,「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

3.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健康飲食遵守「三低一高」飲食原則(低油、低鹽、低糖、高纖)、規律運動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體重維持BMI 18.5~24、戒菸、節酒及治療慢性疾病。

快速辨識中風警訊 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中風發作的黃金搶救時間相當重要,可能症狀包含:突然發生頭暈不平衡及走路困難、半邊臉部手腳無力或麻木、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不明原因頭痛、意識混亂言語表達困難或理解障礙,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提醒,民眾可用「微笑、舉手、說你好」快速辨識,如出現任一症狀,應立即撥打119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期,減少失能風險。

●微笑:臉部是否歪斜臉不對稱。

●舉手:平舉雙臂,是否無力下垂。

●說你好:是否口齒不清或無法完整表達。

 

資料來源

國民健康署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衛生福利部113年國人十大死因

延伸閱讀

1.科學算病館(原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 https://cdrc.hpa.gov.tw/

2.慢性病防治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6

3.三高防治專區: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23

 

您可能會喜歡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