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世界早產兒日」,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臺東縣衛生局共同主辦的「2025台東世界早產兒日暨早產兒回娘家」活動,11月15日於臺東美術館戶外廣場溫馨登場。現場聚集來自全國各地早產兒家庭與照護團隊,共同在紫色光輝中為早產寶寶點亮希望,傳遞「早到,不缺席的愛」的信念。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納入全球健康行動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World Prematurity Day)」,今年(2025)更具有指標性意義——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五月正式通過決議,將「世界早產兒日」納入全球性官方健康宣導行動,呼籲各國共同關注早產議題。這項決議象徵全球對早產兒與其家庭照護需求的重視,也提醒社會大眾:每一個提早到來的小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與守護。
政府與早產兒基金會攜手合作,從醫院到家庭周嚴守護
衛生福利部長期關心早產兒健康與福祉,在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提供多項友善政策,包含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藥品、母乳補充品、RSV單株抗體擴增等健保給付計畫。而國民健康署自111年起推動的「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於早產兒出院前進行評估後,提供主動、可近、專業的居家照護、訪視及專線諮詢服務,將醫療團隊照護量能延伸至家庭,並持續至矯正年齡2歲。目前全國總共有81家合作醫院,截至114年9月底,極低出生體重兒累計收案4,031人,占出院人數97.4%;特殊健康情形早產兒收案1,596人,占符合條件出院人數97%。共提供逾1,800次家訪、4,400次視訊訪視及近3萬次電話關懷,收案率穩定維持95%以上,顯示家長對於醫院提供延續性服務接受度高。
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表示,透過居家照護計畫提供住院與返家後良好照護之銜接,希望能夠陪伴低早產兒家庭渡過艱難育兒階段,有效強化早產兒出院後的照護支持。同時,台灣早產兒基金會也持續透過返家醫療儀器補助、極低體重追蹤檢查等服務,陪伴早產家庭從病房走入社區,成為政府政策的重要民間夥伴,共同完善台灣早產兒照護體系。
台東早產率全國最高,呼籲社會共同行動
根據國民健康署113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顯示,臺東地區早產兒出生比率高達14.13%,遠高於全國平均值(11.02%),極低體重早產兒(<1500公克)比率達2.52%,為全國之冠。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張瑞幸董事長指出:「這樣的數據反映偏鄉地區在母嬰照護與醫療資源上的挑戰,早產兒議題不僅是醫療問題,更需要社會持續的理解與支持」。期盼透過今年世界早產兒日的點燈活動,凝聚更多產官學力量,積極結合在地醫療院所與社區資源,推動早產兒返家照護與家庭健康管理,並持續強化跨院所通報與追蹤機制,讓守護早產兒的光持續照亮台灣東部,實現偏鄉早產兒「一個都不能少」。
在地醫療團隊攜手合作,共築守護網絡
此次活動特別感謝在地兩大醫療夥伴—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與台東基督教醫院—多年來的投入與陪伴,共同推動偏鄉地區早產兒照護網絡,持續提升家庭支持與醫療品質。並以寓教於樂與感恩的方式舉辦,透過親子互動、溫馨儀式與紫燈點亮儀式,展現社會各界對早產兒家庭的支持與關懷,也安排感謝儀式,表揚長期投入早產兒照護的醫護與志工夥伴,因為每一個早到的孩子,都是生命的奇蹟;只要有愛的陪伴,就能找到希望。
延伸閱讀:
1.世界衛生組織「早產兒與低出生體重兒照護建議指引」: https://reurl.cc/kyRaAG。
2.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 https://reurl.cc/3407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