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 SCRIP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 SCRIP狀態
:::
網站導覽
人才招募
衛生局服務區
署長信箱
站內檢索
English
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搜尋直接顯示
查詢
字級縮放,如不執行不影響您資料瀏覽
字級
大
中
小
社群連結,顯示於下方
header貼黏置頂,當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各項目資料內容亦可正常顯示出來。
首頁
關於本署
關於署長
本署簡介
組織架構與業務簡介
大事紀要
102年
103年
104年
重大政策
本署施政重點
衛生福利部施政計畫
行政院施政方針
各業務服務窗口
署長信箱
署長信箱
案件查詢
本署位置
科技發展成果
投標手冊
研究成果
得標清單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孕產婦健康
嬰幼兒與兒童健康
青少年健康
婦女健康
銀髮族健康
健康生活
肥胖防治
均衡飲食
健康體能促進
健康促進場域
老人健康促進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罕見疾病
事故傷害防制
預防保健
公費健檢
視力保健
癌症防治
HPV專欄
疾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
健康學習資源
文宣手冊
健康手冊專區
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
影音專區
影音推薦
youtube專區
本署出版品
罕見疾病統計結果分析報告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癌症登記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國民健康署年報
國際合作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健康監測與統計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列表
監測調查及報告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兒童健康照護需求調查
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其他(含前身機關)調查研究資料
統計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
癌症登記報告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性別統計
性別統計指標
罕病統計
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表
服務園地
檔案應用專區
本署檔案應用申請作業要點
檔案管理局相關網站連結
好康報你知
RSS專區
新聞
新聞
真相與闢謠
真相說明
保健闢謠
活動訊息
本署公告
活動熱訊
公開資源
資料提供使用
本署健康資源系統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
政府相關資源
就業資訊
政府出版品
政府資訊公開
公家機關
財團法人
資源下載
出生通報表單
手冊
宣導海報及單張
其他
宣傳訊息
人才招募
常見問答
廉政園地
最新消息
廉政法令
廉政案例宣導
廉政檢舉專區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主流化
性別意識培力
性別統計
性騷擾防治措施
相關網站連結
APP專區
訂閱電子報
衛生局服務區
公告區
下載區
退休人員服務專區
知識平台
服務專線
健康促進法規
健康促進法規
生育保健類
人工生殖類
菸害防制類
癌症防治類
罕見疾病類
菸害防制與衛生保健基金類
科技發展及其他類
預防保健服務類
衛生所類
:::
首頁
健康學習資源
健康促進瞭望專欄
主題報導
104年
消弭臺灣健康不平等之行動策略
列印請使用Ctrl + P
友善列印
分享本文至:
【主題報導】
消弭臺灣健康不平等之行動策略
國際消弭健康不平等之概況與行動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開宗明義即指出:不分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條件,享受最高可能水準的健康,是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更具體揭示: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福祉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
增進民眾健康與縮小健康不平等,為政府部門應努力之目標,自英國政府於1980年發表「英國健康不平等報告:The Black Report」以降,許多國家或國際組織,包括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Commission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與「歐洲區署(WHO European Region)」,已陸續針對健康不平等進行回顧與出版報告,並訂出相關的行動計畫,期待藉由具體的行動達成健康公平的目標。 健康不平等現象是指在不同社會群體中,健康狀態出現非必要且可避免的差異,例如不同的社會經濟狀況、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與收入和居住地區或不同族群,因健康風險暴露的差異而造成健康上的落差。這些健康不平等回顧報告也指出:社會環境因素是導致健康不平等的關鍵因子,且其影響久遠、乃至終身,這些因素稱為「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包括:貧窮、社會地位、壓力、工作環境、社會隔離、失業、社會支持、交通等。
2009年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根據「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所提出之「用一代的時間弭平健康落差(Closing the gap in a generation)」報告,通過「針對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採取行動,以減少健康不平等現象」的決議。由於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牽涉面向極廣,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第68屆世界衛生大會進一步提出促進健康及健康公平的國家跨部門行動架構,期待各國透過全體政府(whole-of-government)動員,具體落實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所有政策面向的健康工程(Health in all policies)」,推展並落實健康公平國家計畫。
臺灣消弭健康不平等之概況與行動策略
增進健康公平已為當前世界潮流,我國在2009年出版的「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已將「延長國人健康平均餘命」和「促進國人健康平等性」列為目標。由以往數據顯示,國人健康雖持續改善,但仍存在健康不平等問題。
為借鏡國際經驗,追本溯源透過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採取相關行動,以消弭社會不平等所致健康不平等現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邱淑媞署長的領導下,與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首任主席,現任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stitute of Health Equity)院長 Sir Michael Marmot教授,以及其團隊合作,運用國內現有資料,檢視我國健康不平等現況與過去趨勢,發掘降低健康不平等之相關案例及實證。國民健康署與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預定於2015年底共同完成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向國際發布。增進健康公平與全球後2015年之永續發展議題密切相關,自1992年聯合國發表「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以降,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正義同列為永續發展的三大核心價值,其相互影響且密不可分,並與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息息相關。
爰此,為消弭社會、環境與經濟面向不平等造成之健康落差,國民健康署已透過「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提出,發展促進公平正義國家計畫,與聯合國後2015年發展議程(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之重要內容-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互配合,期待藉由健康公平與永續發展的結合,以及跨部會協力,共同打造更公平與健康的永續社會,並與國際一齊追逐未來15年的共同目標。
消弭臺灣健康不平等之行動策略
【主題報導】
消弭臺灣健康不平等之行動策略
國際消弭健康不平等之概況與行動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開宗明義即指出:不分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條件,享受最高可能水準的健康,是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更具體揭示: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福祉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
增進民眾健康與縮小健康不平等,為政府部門應努力之目標,自英國政府於1980年發表「英國健康不平等報告:The Black Report」以降,許多國家或國際組織,包括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Commission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與「歐洲區署(WHO European Region)」,已陸續針對健康不平等進行回顧與出版報告,並訂出相關的行動計畫,期待藉由具體的行動達成健康公平的目標。 健康不平等現象是指在不同社會群體中,健康狀態出現非必要且可避免的差異,例如不同的社會經濟狀況、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與收入和居住地區或不同族群,因健康風險暴露的差異而造成健康上的落差。這些健康不平等回顧報告也指出:社會環境因素是導致健康不平等的關鍵因子,且其影響久遠、乃至終身,這些因素稱為「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包括:貧窮、社會地位、壓力、工作環境、社會隔離、失業、社會支持、交通等。
2009年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根據「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所提出之「用一代的時間弭平健康落差(Closing the gap in a generation)」報告,通過「針對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採取行動,以減少健康不平等現象」的決議。由於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牽涉面向極廣,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第68屆世界衛生大會進一步提出促進健康及健康公平的國家跨部門行動架構,期待各國透過全體政府(whole-of-government)動員,具體落實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所有政策面向的健康工程(Health in all policies)」,推展並落實健康公平國家計畫。
臺灣消弭健康不平等之概況與行動策略
增進健康公平已為當前世界潮流,我國在2009年出版的「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已將「延長國人健康平均餘命」和「促進國人健康平等性」列為目標。由以往數據顯示,國人健康雖持續改善,但仍存在健康不平等問題。
為借鏡國際經驗,追本溯源透過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採取相關行動,以消弭社會不平等所致健康不平等現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邱淑媞署長的領導下,與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首任主席,現任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stitute of Health Equity)院長 Sir Michael Marmot教授,以及其團隊合作,運用國內現有資料,檢視我國健康不平等現況與過去趨勢,發掘降低健康不平等之相關案例及實證。國民健康署與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預定於2015年底共同完成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向國際發布。增進健康公平與全球後2015年之永續發展議題密切相關,自1992年聯合國發表「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以降,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正義同列為永續發展的三大核心價值,其相互影響且密不可分,並與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息息相關。
爰此,為消弭社會、環境與經濟面向不平等造成之健康落差,國民健康署已透過「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提出,發展促進公平正義國家計畫,與聯合國後2015年發展議程(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之重要內容-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互配合,期待藉由健康公平與永續發展的結合,以及跨部會協力,共同打造更公平與健康的永續社會,並與國際一齊追逐未來15年的共同目標。
瀏覽數:
5723
發布單位:
企劃組
修改日:
2017/01/09
發布日:
2015/08/24
其他人也看了
【健康促進瞭望-主題報導】聰明選"0"反式脂肪
2015-01-26
【健康促進瞭望-主題報導】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全面普及化
2015-03-23
【主題報導】配合世界腎臟日傳播及響應腎臟病防治
2015-02-25
【健康促進瞭望-主題報導】癌症治療在地化,民眾免奔波
2015-04-20
【健康促進瞭望-主題報導】防癌靠運氣???
2015-02-10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
非常實用
實用
普通
不實用
非常不實用
送出
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請使用 " Alt + 左鍵 " 回前頁
回首頁
回上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