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消弭臺灣健康不平等之行動策略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企劃組

  • 點閱次數:點閱次數:23658
  • 更新日期:更新日期:2017/01/09
  •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2015/08/24
【主題報導】

消弭臺灣健康不平等之行動策略



國際消弭健康不平等之概況與行動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開宗明義即指出:不分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條件,享受最高可能水準的健康,是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更具體揭示: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福祉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
增進民眾健康與縮小健康不平等,為政府部門應努力之目標,自英國政府於1980年發表「英國健康不平等報告:The Black Report」以降,許多國家或國際組織,包括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Commission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與「歐洲區署(WHO European Region)」,已陸續針對健康不平等進行回顧與出版報告,並訂出相關的行動計畫,期待藉由具體的行動達成健康公平的目標。 健康不平等現象是指在不同社會群體中,健康狀態出現非必要且可避免的差異,例如不同的社會經濟狀況、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與收入和居住地區或不同族群,因健康風險暴露的差異而造成健康上的落差。這些健康不平等回顧報告也指出:社會環境因素是導致健康不平等的關鍵因子,且其影響久遠、乃至終身,這些因素稱為「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包括:貧窮、社會地位、壓力、工作環境、社會隔離、失業、社會支持、交通等。

2009年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根據「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所提出之「用一代的時間弭平健康落差(Closing the gap in a generation)」報告,通過「針對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採取行動,以減少健康不平等現象」的決議。由於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牽涉面向極廣,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第68屆世界衛生大會進一步提出促進健康及健康公平的國家跨部門行動架構,期待各國透過全體政府(whole-of-government)動員,具體落實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所有政策面向的健康工程(Health in all policies)」,推展並落實健康公平國家計畫。

臺灣消弭健康不平等之概況與行動策略

增進健康公平已為當前世界潮流,我國在2009年出版的「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已將「延長國人健康平均餘命」和「促進國人健康平等性」列為目標。由以往數據顯示,國人健康雖持續改善,但仍存在健康不平等問題。

為借鏡國際經驗,追本溯源透過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採取相關行動,以消弭社會不平等所致健康不平等現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邱淑媞署長的領導下,與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首任主席,現任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stitute of Health Equity)院長 Sir Michael Marmot教授,以及其團隊合作,運用國內現有資料,檢視我國健康不平等現況與過去趨勢,發掘降低健康不平等之相關案例及實證。國民健康署與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預定於2015年底共同完成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向國際發布。增進健康公平與全球後2015年之永續發展議題密切相關,自1992年聯合國發表「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以降,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正義同列為永續發展的三大核心價值,其相互影響且密不可分,並與健康之社會決定因素息息相關。

爰此,為消弭社會、環境與經濟面向不平等造成之健康落差,國民健康署已透過「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提出,發展促進公平正義國家計畫,與聯合國後2015年發展議程(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之重要內容-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互配合,期待藉由健康公平與永續發展的結合,以及跨部會協力,共同打造更公平與健康的永續社會,並與國際一齊追逐未來15年的共同目標。

您可能會喜歡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