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55歲以上民眾約2成的人有骨質疏鬆、但卻有一半的民眾是很少喝奶製品以補充鈣質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慢性疾病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5955
  • 修改日:修改日:2016/06/28
  • 發布日:發布日:2006/10/20
十月廿日是世界骨質疏鬆症日,世界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將今年訂為「骨骼營養年」,特別強調營養對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性。55歲以上的國人約有2成左右自述經醫師診斷有骨質疏鬆,但在這個年齡層當中,卻有一半的人很少喝奶製品,4-5成的人很少吃黃豆類食品以補充鈣質。
骨骼的成長是持續的,從出生到青春期的後期,而在二十歲左右達到顛峰。進入成年期之後,骨質會逐漸流失,骨質密度隨年齡增加而愈疏鬆,這時除應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之外,多攝取含鈣食品,如乳製品(牛乳、羊乳、優酪乳、優格)、魚乾、蛋黃、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可以強化骨骼,降低骨質疏鬆症之發生。
依據民國94年國民健康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管制藥品管理局,所共同規劃辦理之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NHIS)發現:45-54歲的民眾有8%自述經醫師診斷患有骨質疏鬆、55歲以上則有16%,65歲以上則達21%,患有骨質疏鬆的比例不只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更年期以後之女性又比同年齡層男性高很多(55-64歲女性是24%有骨質疏鬆,男性為7.8%,65歲以上女性為31%、男性為12.6%);這主要是因為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急遽減少,會加速骨質的流失。
骨質疏鬆初期多半沒有症狀,病人大多是因突發性之骨折引起劇痛,求醫後才發現罹患有骨質疏鬆,其他臨床徵候尚包括駝背、身高變矮、腰酸背痛等。骨質疏鬆症所引起之骨折,最常發生於脊椎骨、股骨和橈骨,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而依據94年NHIS調查又顯示:在55-64歲女性自述經醫師診斷患有骨質疏鬆者當中,約有10%認為這種疾病會對日常生活活動造成不便(包括有點不便,或相當不便),會造成不便之比例,在65歲以上患者當中更高達22.5%。
在NHIS問卷中也收集了受訪民眾每週食用各類食物之次數,分析結果發現:12歲以下兒童每週至少會食用3-5次蛋類,或至少會食用3-5次牛奶、羊奶者的比例,均高達七成,但是之後隨年齡增加而減少,55-64歲「每週很少食用」蛋類、奶類(牛、羊奶)、黃豆類(豆漿、豆腐)比例分別為23%、49%、38%,65歲以上民眾「每週很少食用」蛋類或黃豆類(豆漿、豆腐)比例又更高,分別為27%及49%,而「每週很少食用」奶類的比例則與55-64歲近似。
國民健康局在十月二十日之世界骨質疏鬆症日特別提醒國人,尤其是女性,應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運動、避免抽菸及過度飲酒),在年輕時開始儲存骨本,多攝取含鈣食品,如乳製品(牛乳、羊乳、優酪乳、優格)、魚乾、蛋黃、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以強化骨骼,降低骨質疏鬆症之發生。

附件一:民國94年NHIS資料分析結果
附件二:含鈣食物一覽表
附件三: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之建議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楊曙華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1986-1993)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 (2001-2005)
現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自1999.7)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骨科兼任助理教授 (自2006.2)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骨科兼任講師 (2001.8-2006.2)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骨科及醫學工程所研究員 (2002.12-2003.11)
羅東博愛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1998.7-1999.6)
台大醫院骨科部總住院醫師 (1997.7-1998.6)
台大醫院骨科部住院醫師 (1993.7-1997.6)
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 監事(2000-2004)、理事(2006-2008)
亞太微創脊椎手術醫學會 台灣區理事(1999-2004)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醫學會 監事(2001-2003)、秘書長(2005-2007)
臨床專長:骨科學、脊椎醫學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