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嚼檳榔父親所出小孩有2倍以上的危險發生代謝症候群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10876
  • 修改日:修改日:2015/02/24
  • 發布日:發布日:2015/02/24
    根據台灣大學陳秀熙教授研究證實,男性嚼食檳榔者罹患糖尿病或高血糖、代謝症候群危險性皆顯著高於未嚼檳者,顯示檳榔不僅對於口腔癌有重要影響,也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另外研究還發現有嚼檳榔父親的小孩較沒嚼檳榔父親的小孩有2倍以上的危險發生代謝症候群「跨代效應」,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檳榔子中的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引發人類DNA突變,透過男性的Y染色體影響下一代,導致代謝症侯群出現。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溫情喊話「嚼檳榔不再只有戕害自己,更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為了您所愛的家人,戒檳就從今日起!」
    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疾病發生前的警訊,是指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一群代謝危險因子群聚現象,為了方便記住,又稱「一粗、二高、血脂異常」。一粗;腹部肥胖,二高;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血脂異常;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偏低、三酸甘油酯偏高。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與腦中風的機會分別是一般人的6倍、4倍、3倍、2倍。通常罹患這個問題的人是因為生活、飲食型態的改變及體能活動量不足所造成,但如果卻是透過遺傳所致,應該是為人父母最不願意看到的,更何況這種遺傳問題是可以透過戒檳榔就能阻止發生,戒檳榔是給未來孩子最第一個愛的保證。
    檳榔危害除了對孩子,對自己及家人更是莫大傷害!體型壯碩的工地主任葉先生,今年41歲,一直在嚼檳率甚高的建築工業工作,平常工作與工人們一起抽菸、嚼檳榔不以為意,去年在太太及子女鼓勵下參加口腔癌篩檢,發現舌頭有病變,因為是早期病變,慶幸保留了舌頭,只將有病變疑慮部分切除,但也發現自己是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住院期間太太及子女不眠不休的照顧,讓他心生愧疚,感慨的說:都怪自己的嗜好,拖累了最愛的家人!
    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證實,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且咀嚼後會釋放含有致癌物質之檳榔鹼,反而變成「吃在嘴裡、壞了身體」,且研究顯示,每天10顆檳榔、持續10年以上者,就算戒掉檳榔,但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10年以上。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佈的10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和嚼檳榔有關的口腔癌、食道癌標準化死亡率皆上升;另根據統計顯示「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有嚼檳榔習慣」,足見嚼檳榔嚴重影響健康。因此,國民健康署針對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含已戒)民眾提供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服務,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則放寬至18歲以上接受檢查。國民健康署透過口腔黏膜檢查,每年發現近5,000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早期癌症經由治療,五年存活率高將近8成。
    邱淑媞署長再次呼籲,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家庭的幸福,拒檳就從現在開始做起!並再次提醒民眾除了積極戒除檳榔習慣,更重要的是嚼檳榔或戒除檳榔民眾應每二年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健康。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