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健康體能的評量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社區健康組

  • 點閱次數:點閱次數:103564
  • 更新日期:更新日期:2018/10/26
  •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2018/10/23

各項健康體能要素測量方法簡介

規律運動可改善個人體能水準,但要了解體能是否獲得改善,就須有適當的測定項目及方法,才能真正評估出體能的改善程度及所從事運動是否有效。本署對測量體能要素的建議,是依下列原則及過程而形成:

★ 選擇健康體能測量方法的原則:

    1.與健康有關。

    2.簡單易執行。

    3.若需使用輔助器材,以價錢便宜且容易取得為佳。

    4.可明顯反應體能改變。

★ 選擇健康體能測量方法的過程:

本署先就國內可供應用之本土性資料,經比較美國運動醫學會指引,及邀集國內有關體育學、復健醫學與在學校、軍中實際從事健康體能促進推廣工作等專家學者,就醫學、統計學及運動訓練等原理,研議多次,而達成以下的建議:

以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身體組成、柔軟度等為健康體能之四要素,且分別對各要素建議二至三種測量方法以供選擇。

健康體能要素
建議之測量方法
心肺耐力
修正的登階測驗
十二分鐘跑走
800公尺跑走(15~30歲女性,含學生)
1600公尺跑走(15~30歲男性,含學生)
肌力與肌耐力
伏地挺身(男性採伸膝,女性採屈膝)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柔軟度
坐姿體前彎
立姿體前彎
身體組成(身體脂肪百分比)
身體質量指數(BMI)
腰臀圍比
皮褶厚度測量
教育部建議中華民國國民體能測驗項目
現行有參考值之健康體能測量方法

註:教育部建議國小以上男女學生之體能測驗項目可加上「立定跳遠」,以瞭解學生的瞬發力表現。

    心肺耐力之測量方法

      1.修正的登階測驗( Modified step test)
      器材設備:

        A.穩固堅實之35公分高平面木箱。

        B.節拍器(或錄有每分96拍之錄音帶)。

        C.計時碼錶。

      方法步驟:

        A.受測者於平面木箱上下三分鐘,頻率為每分鐘96拍,即每分鐘要上下木箱24次(4拍上下一次)。

        B.受測者面對木箱,計時開始,按上上下下之節奏運動,一腳上木箱,而後另一腳再上,緊接著先上木箱之一腳下木箱,而另一腳再下木箱,如此反覆三分鐘,如感覺不適或跟不上節拍,應即停止測量。

        C.中途可以更換先上台之腳,但登階速度要符合規定之節拍。

        D.完成三分鐘或未能完成登階運動後,坐在木箱上或其他椅上,由施測者測量運動後第一分鐘至第一分三十秒、第二分鐘至第二分三十秒及第三分鐘至第三分三十秒之心跳數,心跳數總和代入下列公式,求得登階指數。

      注意事項:

        A.踏上木箱後雙腿要穩定伸直。

        B.上下木箱要注意安全。

      紀錄方式:

        紀錄登階運動持續的時間,以秒數計。

        紀錄恢復期三次三十秒的心跳數。

      計算方式:

      以運動持續時間及三次心跳數,用下列公式計算出登階指數:

      登階指數=運動持續時間(秒)×100/2×(三次脈搏數總和)

        參考數值:

        性別
        男性
        低於46
        47~50
        51~58
        59~64
        高於65
        女性
        低於43
        44~49
        50~57
        58~64
        高於65

      2.十二分鐘跑/走
      場地設備:

        A.易測量距離之跑道或田徑場。

        B碼錶。

      方法步驟:

        A.於12分鐘之內,受測者以跑或走的方式儘可能完成最長的距離。

        B.測量的距離以跑完12分鐘時的距離。

        C.測驗過程中,可告知受試者時間(如:尚剩下一分鐘),中途如有不適,可以走路代替或停止運動。

      紀錄方式:

        A.紀錄十二分鐘跑走完成的距離(公尺)。

        B.若無法完成跑走12分鐘,則以所跑/走的距離計算,紀錄該距離(公尺)即可。

    肌力與肌耐力測量方法

      1.伏地挺身

      目 的: 測量手臂、肩部的肌力及肌耐力。

      器材設備: 碼錶或手錶

      準備過程:

        A.測驗前先做熱身運動,尤其要伸展手臂和肩部肌群。

        B.要了解男女伏地挺身姿勢的不同。

        C.男性的伏地挺身預備姿勢為面朝下雙 臂伸直,軀幹挺直,(肩、臂、膝、踝成直線),重量平均放置於雙手和雙趾四點上。女性則為面朝下雙臂伸直,重量平均放置於雙手及雙膝四點上。

        D.雙手與肩同寬並置肩下,手掌平撐於地面,指尖朝前(雙手平行)。

      方法步驟:

        A.以正確姿勢手臂彎屈至胸部碰地後,始能伸直挺身,到手臂完全伸直後(原來預備姿勢),始完成一次伏地挺身。

        B.每次雙臂伸直挺身時要呼氣,運動中不要閉氣。

        C.無法繼續做,即停止測驗。

      紀錄方式: 記錄完成正確伏地挺身動作的次數。

      2.一分鐘仰臥起坐
      目 的: 測驗腹部肌耐力。

      器材設備: 碼錶或手錶、墊子。

      方法步驟:

        A.受試者於墊上或地面仰臥平躺,雙手交叉置於前胸,雙膝彎屈成90度,足底平貼地面,施測者以雙手按住受測者的腳背協助穩定。

        B.起坐時以任何一肘觸任何一膝後,始可回復仰臥,仰臥至肩胛觸及地面後(未做前之姿勢,頭不必觸地),始得再行起坐動作。

        C.聞開始口令後,即依循仰臥起坐的要領,在一分鐘之內盡力完成最多起坐次數。

      注意事項:

        A.受測者儘量在一分鐘內持續作出仰臥起坐的動作。

        B.施測者可以大聲計算受測者完成的次數,以防忘記,並鼓勵受測者繼續努力。

        C.受測者於運動過程中不要閉氣,宜自然呼吸。

      紀錄方式:紀錄一分鐘仰臥起坐的次數。

        參考數值:

        性別
        男性
        低於46
        17~21
        22~27
        28~32
        多於33
        女性
        0
        1~12
        13~20
        21~25
        多於26

    柔軟度測量方法

      1.坐姿體前彎

      器材設備: 布尺(或木尺)、膠帶

      準備過程:

        A.將布尺(或木尺)貼(或放)於平坦的平面上,零公分那端朝向受測者,將膠帶貼於25公分之處。

        B.於測驗時,為保持膝蓋伸直,可請一人協助測驗,但不能妨礙測量過程。

      方法步驟:

        A.測驗前先做適度的熱身活動(包括腹背肌群)。

        B.坐於地板上兩腿分開(置於布尺或木尺兩側)約25至30公分左右,雙腿腳跟底部與25公分的記號平齊 (需脫鞋)。

        C.受試者吸氣後,低頭雙手掌相疊(兩中指互疊)後邊吐氣邊向前慢慢伸展(不得急速來回抖動),儘可能向前伸,然後暫停片刻,以中指按住皮尺以便記錄。

        D.需測量兩次。

      注意事項:

        A.膝蓋必須伸直。

        B.手中指要碰到皮尺。

        C.伸展時不要抖動。

      紀錄方式: 紀錄兩手中指尖所按住皮尺的位置,取兩次測量中最佳者為成績,以公分計。

      2.立姿體前彎
      器材設備: 體前彎測量器

      方法步驟:

        A.測試前受試者先做背部肌肉伸展的暖身運動。

        B.受試者脫鞋站於測量器上,雙腳併攏,腳趾對齊測量器板子前端。

        C.上身軀幹向前向下彎曲,雙手平行向下伸展,雙腿打直,膝蓋保持正直、不得屈曲。

        D.兩臂向下伸展,兩掌相疊,以手指尖沿尺面向下伸展至最大極限程度。

        E.到達最大極限後,慢慢挺起上身恢復站立姿勢。

      注意事項:

        A.測量器須以平穩的茶几長凳或木箱墊高。

        B.到達最大伸展極限後,注意身體重心的平衡,並預防向前跌落。

      紀錄方式: 以指尖到達之刻度為記錄值,取二次測量中最佳者為成績。

        參考數值:

        性別
        男性
        小於11.0
        -10.5~5.0
        -4.5~4.5
        5.0~10.5
        大於11.0
        女性
        小於-5.5
        -5.0~0.5
        1.0~9.0
        9.5~15.5
        大於16.0

    1.身體組成測量方法

      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 )

      器材設備: 體重計與皮尺(或身高測量器)

      方法步驟:

        A.穿最少衣物(脫鞋)於體重計測量體重。測量身高時要脫鞋,受測者雙腳跟併攏,身體挺直,兩眼保持平視。

        B.測量體重(公斤)與身高(公尺)。

      紀錄方式: 紀錄身高(公尺)及體重(公斤)

      計算方式: 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參考數值:身體質量指數參考值,以19.8~24.2 為理想值,大於26.4則屬體脂肪過多。

      2.腰臀圍比測量法
      器材設備: 皮尺(有公分尺度)

      方法步驟:

        A.以皮尺測量腰圍及臀圍,測量腰圍時以經肚臍的外圍為準。

        B.測量時保持自然呼吸,勿故意吸氣或吐氣,測量二、三次取最大值,以公分為單位。

      注意事項: 測量時布尺須保持水平

      紀錄方式: 紀錄腰圍(公分)及臀圍(公分)
      計算方式: 腰臀圍比=腰圍(公分)÷臀圍(公分)

        參考數值:男性小於0.92,女性小於0.88為理想數值。

      3.皮脂厚度測量法
      器材設備: 皮脂厚度測量器

      方法步驟:

        A.測量者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垂直捏起被測者右手臂中上方約1公分左右的皮層,注意只拉起脂肪層。

        B.測量者右手壓住彈簧夾口,夾住皮層後,放開拇指2秒後讀出指針上所指的刻度;壓住彈簧夾口,再拿開測量器。連續測量三次,擷取最近兩次數值平均之。

      注意事項:

        A.須純熟技術,否則會產生較大誤差。

        B.判斷肥胖症等須採多處皮脂厚度(肱三頭肌、肩胛骨、腹肌等)。

        參考數值:

        性別/參考值
        不足
        正常值
        過高
        男性(公釐)
        低於5.5
        6.0~17.5
        高於18.0
        女性(公釐)
        低於11.5
        12.0~25.5
        高於26.0

健康體能測量值的等級評估參考標準

體能狀況可經由測量得知,但該測量值所代表的意義為何?如何來判定其優劣程度?對個人測量值,一般都將之與國內相同條件者(如年齡、性別、健康條件......等)的參考值 (Norm)比較,以了解個人狀況與大部份同條件者是否有很大差異,是否特別好或特別壞......等。

本署委託學術單位調查的資料,已彙整製成七項健康體能測量值的等級評估參考標準,提供給30-50歲民眾參考使用。

    30-50歲男性健康體能等級評估參考值:

    體能要素
    項目/等級
    心肺耐力
    登階指數
    低於46
    47~50
    51~58
    59~65
    高於66
    肌力與肌耐力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
    少於16
    17~21
    22~27
    28~32
    多於33
    柔軟度
    立姿體前彎(公分)
    坐姿體前彎(公分)
    小於16.0
    16.5~23.5
    24.0~35
    35.5~42
    大於42.5
 
體能要素
項目\等級
身體組成
身體質量指數
19.8~24.2
26.4以上
 
腰臀圍比
低於0.92
高於0.92
 
肱三頭肌皮脂厚
不足
正常值/過高
 
(公釐)
低於5.5
6.0~17.5/高於18.0

註:係依師大林正常教授的「台灣北部地區30-50歲就業人口運動量及健康體能常模之測定」研究報告中,約二千人的體能檢測資料,以檢測成績所佔人數百分比的90、70、30及10為切點,而將之分為優、良、可、差、劣等五個等級。

計算公式:

    登階指數=運動持續時間(秒)×100/2×(三次脈搏數總和)

    三次脈搏數總和是指運動後第一至一分三十秒、第二至二分三十秒及第三至三分三十秒測得脈搏數的和。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資料來源:

    林正常等:台灣北部地區30-50歲就業人口運動量及健康體能常模之測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委託研究計畫,民國83年6月。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研商國民健康體能測定項目及建議運動」會議,專家學者群建議。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民國七十五年至七十七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狀況調查」。

    30-50歲女性健康體能等級評估參考值:

    體能要素
    項目/等級
    心肺耐力
    登階指數
    低於43
    44~49
    50~57
    58~64
    高於65
    肌力與肌耐力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
    0
    1~12
    13~20
    21~25
    多於33
    柔軟度
    立姿體前彎(公分)
    坐姿體前彎(公分)
    小於-11.0
    小於20.0
    -5.0~-0.5
    20.5~28
    1.0~9.0
    28.5~37.5
    9.5~15.5
    38.0~45
    大於16.0
    大於45.5
身體組成
身體質量指數
19.8~24.2
26.4以上
 
腰臀圍比
低於0.88
高於0.88
 
肱三頭肌皮脂厚
不足
正常值/過高
 
(公釐)
低於11.5
12.0~25.5/高於26.0

註:係依師大林正常教授的「台灣北部地區30-50歲就業人口運動量及健康體能常模之測定」研究報告中,約二千人的體能檢測資料,以檢測成績所佔人數百分比的90、70、30及10為切點,而將之分為優、良、可、差、劣等五個等級。

計算公式:

    登階指數=運動持續時間(秒)×100/2×(三次脈搏數總和)

    三次脈搏數總和是指運動後第一至一分三十秒、第二至二分三十秒及第三至三分三十秒測得脈搏數的和。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資料來源:

    林正常等:台灣北部地區30-50歲就業人口運動量及健康體能常模之測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委託研究計畫,民國83年6月。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研商國民健康體能測定項目及建議運動」會議,專家學者群建議。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民國七十五年至七十七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狀況調查」。

您可能會喜歡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