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叮嚀
末期腎臟病之預防診治與自我照護:如何活得更健康 認識腎臟病與日常生活保健
◎末期腎臟病之預防診治與自我照護: 如何活得更健康 楊五常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 張益德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腎臟科主任、台灣腎臟醫學會副秘書長
腎臟病初期可能症狀不明顯,不易察覺其嚴重性,有朝一日病情逐漸進展即可引發慢性腎衰竭,進而須接受透析(俗稱洗腎)治療。當腎功能的指標「肌酐酸」(Cr)超過每百毫升6-8毫克(mg/dl)、或「肌酐酸清除率」(CCr)低於每分鐘15西西(ml/min)即稱為末期腎臟病。CCr的計算可由收集24小時尿液及抽血檢驗Cr值求得;或由年齡、體重(公斤計)、及血清Cr值推算得知。其公式為(140 -年齡)×體重∕(72×Cr),若病患為女性,其值則再乘以0.85。
由於末期腎臟病之醫療照護品質深深影響日後透析時之健康及伴隨合併症;此時,切忌盲目求醫,迷信偏方。病患若要活得更健康,除接受腎臟科醫師之密切追蹤,定時追蹤腎功能檢驗及其他生化數值外,應謹記下列原則: 良好的血壓控制(收縮壓維持在120-130mmHg,舒張壓在70-80mmHg)、適度的減低蛋白質攝取量,避免有腎毒性之止痛藥、抗生素、離子性顯影劑檢查或偏方等以減緩腎衰竭進展之速度。 補充鐵劑或接受造血荷爾蒙(俗稱EPO)治療,以改善貧血並防止未來之心血管疾病。 矯正酸中毒並定時評估血清白蛋白值及營養狀態,以避免營養不良。 減少飲食中磷攝取量,適度接受鈣片及維生素D治療,以預防腎性骨病變。 治療高血脂症並停止抽煙,以減少心血管疾病。 就體質及未來就業或求學考量,在醫護人員衛教下,慎重選擇未來透析治療之方式,即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此二種方式各有優缺點,並無孰優孰劣之分,須依病患狀況量身訂做選擇之。病患之體質或就業狀況日後改變時,仍可隨時改變治療方式。 病患若優先選擇血液透析作未來治療方式時,應在CCr小於25ml/min時,即接受動靜脈廔管手術。動靜脈廔管為血液透析病患之生命線,目的是讓靜脈變大變粗且有彈性,足以承受反覆扎針與高速的血流量,影響透析病患之健康極為深遠;因此,愈早接受該手術,廔管之壽命才能維持得愈好愈久。 當血清Cr值大於10mg/dl或CCr值在5-10 ml/min時,若病患同時有厭食、體重減輕、無力、心臟衰竭、肺水腫或難以控制之高鉀血症等尿毒症狀,即可考慮開始接受透析治療。
病患開始透析之初,切勿心灰意懶,放棄原有之就業或求學。尿毒症病患不幸中之大幸處,即是病患接受良好的透析治療後,大多數病患都能康復,使生活機能回復或接近正常。此時病患會再度燃起生命的信心,思索事業或學業的重新出發。
◎認識腎臟病與日常生活保健 高雄醫學大學 腎臟內科副教授 黃尚志
好像有那麼ㄧ點感覺,周遭的親友因罹患尿毒症而接受「洗腎」的消息時有所聞,到底尿毒症是怎麼ㄧ回事?「洗腎」又是什麼可怕的事?為何總是令人聞之色變!其實尿毒症也稱為「末期腎臟疾病」,是腎臟受疾病侵害發生病變,影響其正常功能到無法維持人體的需要時,出現種種症狀的總稱。到此時期除非找到可以取代腎臟功能的方法,否則人體是無法繼續活下去。幸而拜醫學與科技發達之賜,如今不管是以透析(洗腎)或是腎移植(換腎),尿毒症的病人皆可以活得很好,也可以回歸社會重啟生命的第二春。
一般說來病人到腎臟科求診的主要訴求有兩類,一是發生某些症狀如背痛、水腫、血尿等而懷疑腎臟有問題,幸好這些症狀往往並不一定是腎臟的問題,或只是輕微的毛病,病人求診只是因為心理的疑慮,經過解釋及處理後,心理的疑慮清除,皆大歡喜。二是已檢驗或診斷出腎臟功能異常,想再次獲得確定及專業處理,這類病人就診時往往腎功能已有一定程度的損害,可悲的是病人過去渾然不知、或已知悉但根本未加以注意。腎臟病雖然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若能定期接受簡單的尿液及血液腎功能檢查,還是可以早期發現病變早期治療。
治療腎臟病的原則涵蓋三方面;一是針對腎絲球腎炎的特異性治療,其次是以各種藥物治療保持腎絲球濾過率,避免腎功能的惡化,第三是對因腎臟疾病所造成之症狀作處理,目的在解除因腎衰竭所造成之種種症狀。扼止腎功能惡化是近年來腎臟疾病治療上的一大主流,治療的策略為阻斷腎絲球腎炎的免疫反應、降低腎絲球內高壓、或阻止正常腎組織產生硬化與纖維化。整體而言腎臟病的治療必須由避免藥物傷害、控制血壓及低蛋白飲食療法等三方面控制腎功能惡化的速度。
就像其他的疾病的醫療一樣,腎臟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多休息少增加腎臟負擔的方式,對於血壓、血糖、血脂要好好控制,避免攝取過高的蛋白量而增加腎臟的負擔。一定要戒菸,保持正常的運動習慣,不要亂吃止痛藥,及服用來路不明藥物,以避免腎臟遭受更大的傷害,在心理上更要做好長期挑戰的準備,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的威脅,相信在現代醫療的照護下必能讓您的健康獲得更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