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EN
網站索引
:::
網站導覽
人才招募
寫信給署長
站內檢索
English
字級
小
中
大
色系
綠
藍
粉
搜尋
關於本署
關於署長
本署簡介
組織架構與業務簡介
大事紀要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103年
102年
重大政策
本署施政重點
衛生福利部施政計畫
行政院施政方針
各業務服務窗口
寫信給署長
本署位置
科技發展成果
研究成果
新政策專區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試管嬰兒
孕產婦健康
嬰幼兒與兒童健康
青少年健康
婦女健康
銀髮族健康
健康生活
肥胖防治
均衡飲食
健康體能促進
健康促進場域
老人健康促進及慢性疾病防治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罕見疾病
健康識能
預防保健
公費健檢
視力保健
癌症防治
HPV專欄
疾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
國際合作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APEC國際研討會
國際健康促進機構網絡年會
健康學習資源
文宣手冊
健康手冊專區
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
歷史電子報
影音專區
影音推薦
youtube專區
本署出版品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癌症登記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國民健康署年報
健康監測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列表
監測調查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其他(含前身機關)調查研究資料
統計專區
簡介
性別統計
性別統計指標
調查報告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統計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
癌症登記報告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六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報告
各類報表
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表
戒菸服務數據
服務園地
檔案應用專區
本署檔案應用申請要點及收費標準
線上申請
開放時間與地點
檔案管理局相關網站連結
好康報你知
新聞API服務
RSS專區
本署新聞
新聞
真相與闢謠
真相說明
保健闢謠
活動訊息
本署公告
活動熱訊
公開資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內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項目彙整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7條規定公開事項)
資料提供使用
本署健康資源系統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
政府相關資源
財團法人
公家機關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出版品
就業資訊
資源下載
健康主題賀卡
出生通報表單
手冊
宣導海報及單張
其他
宣傳訊息
常見問答
人才招募
廉政園地
最新消息
廉政法令
防貪業務
陳情檢舉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主流化
性別意識培力
性別統計
性騷擾防治措施
相關網站連結
APP專區
衛生局服務區
下載區
公告區
退休人員服務專區
知識平台
服務專線
健康促進法規
健康促進法規
衛生所類
預防保健服務類
科技發展及其他類
菸害防制與衛生保健基金類
罕見疾病類
癌症防治類
菸害防制類
人工生殖類
生育保健類
網站導覽
人才招募
寫信給署長
站內檢索
English
關於本署
關於署長
本署簡介
組織架構與業務簡介
大事紀要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103年
102年
重大政策
本署施政重點
衛生福利部施政計畫
行政院施政方針
各業務服務窗口
寫信給署長
本署位置
科技發展成果
研究成果
新政策專區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試管嬰兒
孕產婦健康
嬰幼兒與兒童健康
青少年健康
婦女健康
銀髮族健康
健康生活
肥胖防治
均衡飲食
健康體能促進
健康促進場域
老人健康促進及慢性疾病防治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罕見疾病
健康識能
預防保健
公費健檢
視力保健
癌症防治
HPV專欄
疾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
國際合作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APEC國際研討會
國際健康促進機構網絡年會
健康學習資源
文宣手冊
健康手冊專區
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
歷史電子報
影音專區
影音推薦
youtube專區
本署出版品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癌症登記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國民健康署年報
健康監測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列表
監測調查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其他(含前身機關)調查研究資料
統計專區
簡介
性別統計
性別統計指標
調查報告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統計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
癌症登記報告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六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報告
各類報表
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表
戒菸服務數據
服務園地
檔案應用專區
本署檔案應用申請要點及收費標準
線上申請
開放時間與地點
檔案管理局相關網站連結
好康報你知
新聞API服務
RSS專區
本署新聞
新聞
真相與闢謠
真相說明
保健闢謠
活動訊息
本署公告
活動熱訊
公開資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內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項目彙整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7條規定公開事項)
資料提供使用
本署健康資源系統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
政府相關資源
財團法人
公家機關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出版品
就業資訊
資源下載
健康主題賀卡
出生通報表單
手冊
宣導海報及單張
其他
宣傳訊息
常見問答
人才招募
廉政園地
最新消息
廉政法令
防貪業務
陳情檢舉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主流化
性別意識培力
性別統計
性騷擾防治措施
相關網站連結
APP專區
衛生局服務區
下載區
公告區
退休人員服務專區
知識平台
服務專線
健康促進法規
健康促進法規
衛生所類
預防保健服務類
科技發展及其他類
菸害防制與衛生保健基金類
罕見疾病類
癌症防治類
菸害防制類
人工生殖類
生育保健類
全站搜尋
熱門:
十大死因
糖尿病
代謝症候群
高血壓
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請從相關子主題進入子項目
:::
慢性病防治
腦血管疾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
骨質疏鬆
腎臟病
更年期保健
痛風與高尿酸
整合性預防保健服務
代謝症候群
寒流來襲 心血管患者及長者 加強警覺
三高防治專區(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收闔
高血壓
糖尿病
高血脂
民國91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調查
國家心血管疾病防治第一期計畫
定位點
:::
首頁
>
健康主題
>
疾病防治
>
慢性病防治
>
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
facebook
line
twitter
plurk
轉寄
列印
縮短網址
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
氣喘
是指受到過敏原或刺激物刺激後,支氣管產生慢性發炎的情形,依其嚴重的程度可以呈現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品質,是民眾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雖然大部分的氣喘目前無法治癒,但是可以藉由良好的控制來減少或預防氣喘發作。
控制氣喘4觀念,氣喘困擾變不見
病友們該如何控制氣喘呢?其實只要一些小改變,就可以降低氣喘帶來的不便,也能夠提升生活品質:
1. 保持清潔,遠離過敏原
日常生活中,氣喘的過敏原誘發因子包括塵?、蟑螂、黴菌、花粉及寵物的毛髮等,因此,要時常打掃居家環境,避免灰塵積聚。每一到兩週以55度熱水清洗寢具,防止塵?生長,盡量避免擺設絨毛玩具及地毯,並用百葉窗或塑膠遮板代替厚重窗簾,家裡也最好不要飼養貓、狗等寵物。
2. 拒絕菸害,避免刺激物
除了過敏原外,氣喘的誘發因子還有非過敏原,包含氣溫驟變、空氣污染、突然劇烈運動、刺激味道(香水、殺蟲劑、香菸、油煙及油漆)等。有抽菸者要戒菸,無抽菸者則需避免二手菸;氣溫變化過大時,應注意身體保暖,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口罩、小外套或絲巾(圍巾);避免情緒起伏太大,盡量維持心情平穩。
3. 規律運動,不要太激烈
運動前要做足15-30分鐘的暖身運動,且為了預防運動時引發氣喘,切記隨身攜帶藥物。
4. 定期回診、正確用藥
提醒患有氣喘的朋友一定要遵從醫囑,按時用藥,不可自行停藥,以免造成併發症。同時要定期就醫追蹤,才能控制好氣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也就是所謂的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台灣一年更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其中包括了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大類型;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病患往往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根據研究顯示,約9成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但被診斷為COPD患者中卻仍有4成還在吸菸,要遠離COPD,請務必要戒菸及拒絕二手菸、三手菸。一旦罹患COPD,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而讓生活品質更差,壽命縮短。
我們誠摯的向COPD患者喊話,請你可以跟我這樣做:
1.戒菸及遠離二手菸、三手菸;2.相信專業,配合醫囑;3.正確與確實用藥;4.勤練腹式呼吸;5.多喝水、勤拍痰;6.多走路、勤活動;7.常洗手、外出一定戴口罩;8.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及密閉環境;9.飲食要均衡;10.吸收新知識。
讓我們一起面對COPD,並和平與病相處。
發布單位:
發布單位:慢性疾病防治組
瀏覽數:
瀏覽數:264290
修改日:
修改日:2021-10-21
發布日:
發布日:2016-12-28
主題文章
氣喘診療指引
2004-11-08
認識氣喘
2004-11-08
相關資源
台灣肺阻塞臨床照護指引
2017-02-06
回上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