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口腔癌篩檢品質指標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9800
  • 修改日:修改日:2017/01/09
  • 發布日:發布日:2015/10/19
【工作交流】

「口腔癌篩檢品質指標」


口腔癌為國人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依據國民健康署101年癌症登記及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一年新增逾7千名口腔癌患者,另有約2千7百人死於口腔癌,是近10年來男性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增加情形最快者。
口腔癌危險因子與致病機轉隨著醫學進步亦漸趨明朗,目前證明嚼檳榔、抽菸、飲酒、慢性牙周病、慢性刺激物、遺傳、自體免疫疾病、人類乳突病毒和念珠菌感染等都會增加罹患的機會。其中嚼檳榔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國內研究顯示口腔癌患者中有88%的人有嚼檳榔的習慣。依實證顯示,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篩檢)可降低43%之口腔癌死亡率,我國從93年起開始推動口腔黏膜檢查,並自99年起全面擴大執行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102年6月起嚼檳榔之原住民可提前自18歲起接受2年1次之檢查。以103年為例,全年約有100萬6千人接受口腔黏膜檢查,二年篩檢率已由98年29%提升至103年54.3%。
口腔黏膜檢查係由醫師直接目視口腔內部各處有無呈現可能病變,屬於主觀性的鑑別診斷,因此是否能正確判讀受檢民眾症狀,以及是否具有一致性的判讀標準,將是影響口腔癌篩檢品質重要關鍵。
由於口腔黏膜檢查品質攸關民眾健康以及篩檢之整體效益,因此建立檢查品質指標相形重要,近年來國民健康署除致力於宣導檳榔對健康的危害、呼籲民眾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及推動口腔癌篩檢外,同時也十分重視口腔黏膜檢查品質提升工作,透過定期監測口腔癌篩檢資料,並訂立篩檢指標監控篩檢品質及成效,以提升口腔黏膜檢查品質。篩檢指標主要包括:
(1) 陽性預測值 (PPV: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陽性個案中有多少個案確診為癌症或癌前病變,此指標主要對於篩檢者執行目視口腔黏膜檢查的品質監控。
(2) 檢出率(detection rate)或Case yield: 接受篩檢個案中有多少個案確診為癌症或癌前病變,此指標除了對篩檢者品質的監控外,還包括轉介及確診的完成,更是整個篩檢過程品質監控最重要的數據。

  影響上述指標的原因包含:
(1)未針對高危險群進行篩檢。進行口腔癌篩檢時,若針對嚼檳榔且吸菸之高危險群進行篩檢,檢出率將優於針對僅吸菸者做篩檢;
(2)篩檢品質管理:品質包括提供服務之結構面、服務過程面及篩檢結果面。從醫師篩檢品質、符合條件之受檢者、服務流程之正確性到陽性發現比率,以及陽性個案是否完成轉介確診等,皆影響陽性預測值與檢出率。
  根據103年國民健康署監測系統資料之統計分析結果,口腔癌平均約每篩檢137人可找出一名癌前病變或癌症個案,篩檢結果為陽性者約每9位就有1位是癌前病變或癌症個案。為了有效提升篩檢品質,國民健康署目前針對提供篩檢服務之人員和設備、標準檢查流程及篩檢品質訂定管理原則,定期進行篩檢品質指標分析,列出檢出率異於常態之醫療機構名單,安排實地輔導並協助改善,後續再藉由資料分析了解其改善狀況,並積極研議可行之退場機制,以提升口腔癌篩檢效益,降低口腔癌對國人健康威脅。

您可能會喜歡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