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 SCRIP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 SCRIP狀態
:::
網站導覽
人才招募
衛生局服務區
署長信箱
站內檢索
English
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搜尋直接顯示
查詢
字級縮放,如不執行不影響您資料瀏覽
字級
大
中
小
社群連結,顯示於下方
header貼黏置頂,當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各項目資料內容亦可正常顯示出來。
首頁
關於本署
關於署長
本署簡介
組織架構與業務簡介
大事紀要
102年
103年
104年
重大政策
本署施政重點
衛生福利部施政計畫
行政院施政方針
各業務服務窗口
署長信箱
署長信箱
案件查詢
本署位置
科技發展成果
投標手冊
研究成果
得標清單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孕產婦健康
嬰幼兒與兒童健康
青少年健康
婦女健康
銀髮族健康
健康生活
肥胖防治
均衡飲食
健康體能促進
健康促進場域
老人健康促進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罕見疾病
事故傷害防制
預防保健
公費健檢
視力保健
癌症防治
HPV專欄
疾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
健康學習資源
文宣手冊
健康手冊專區
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
影音專區
影音推薦
youtube專區
本署出版品
罕見疾病統計結果分析報告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癌症登記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國民健康署年報
國際合作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健康監測與統計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列表
監測調查及報告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兒童健康照護需求調查
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其他(含前身機關)調查研究資料
統計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
癌症登記報告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性別統計
性別統計指標
罕病統計
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表
服務園地
檔案應用專區
本署檔案應用申請作業要點
檔案管理局相關網站連結
好康報你知
RSS專區
新聞
新聞
真相與闢謠
真相說明
保健闢謠
活動訊息
本署公告
活動熱訊
公開資源
資料提供使用
本署健康資源系統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
政府相關資源
就業資訊
政府出版品
政府資訊公開
公家機關
財團法人
資源下載
出生通報表單
手冊
宣導海報及單張
其他
宣傳訊息
人才招募
常見問答
廉政園地
最新消息
廉政法令
廉政案例宣導
廉政檢舉專區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主流化
性別意識培力
性別統計
性騷擾防治措施
相關網站連結
APP專區
訂閱電子報
衛生局服務區
公告區
下載區
退休人員服務專區
知識平台
服務專線
健康促進法規
健康促進法規
生育保健類
人工生殖類
菸害防制類
癌症防治類
罕見疾病類
菸害防制與衛生保健基金類
科技發展及其他類
預防保健服務類
衛生所類
:::
首頁
服務園地
新聞
新聞
94年
健康萬歲‧檳榔Bye-Bye
列印請使用Ctrl + P
友善列印
分享本文至: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90年口腔癌居25-44歲男性青壯年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發生人數有863人,且國人近五年口腔癌發生增加率高達三成,可見口腔癌問題之嚴重性。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國內青少年學生中,有超過10%的學生曾經嚼過檳榔,而隨年齡增加,比例也相對增加,嚼食檳榔的年齡層亦有降低趨勢。
體認到檳榔危機已經悄悄的侵入校園,衛生署為避免檳榔侵蝕青少年健康,保護青少年免於養成嚼食檳榔的習慣,今年擴大徵求表演團體進入校園辦理巡迴宣導活動,將檳榔對健康的危害觀念帶入高嚼食率地區學校,期望不嚼檳榔的新文化觀能逐漸形成。 為了讓社會大眾瞭解校園巡迴宣導活動計畫的內容,以及再次提醒檳榔致癌實證,於6月14日辦理記者會,會中除了邀請長期投入檳榔危害研究之韓良俊教授,並邀請到以往校園巡迴宣導活動中參與者施小妹,分享其成功幫助母親戒除檳榔之心路歷程。
衛生署表示:檳榔子(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及「檳榔鹼」均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荖花」同樣有致癌性。所以「石灰」、「荖花」和「檳榔子」合成的檳榔嚼塊更容易造成口腔癌粘膜病變的發生,甚至導致癌症之形成。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於1987年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食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有吸菸與檳榔習慣」對人類有致癌性,主要的病灶產生在口腔、咽喉、食道;更於2003年8月7日特別刊物第85卷中,綜合包括台灣在內之研究團隊所呈現之研究成果,確認檳榔子為一級致癌物(Group Ⅰ carcinogen)。
衛生署此次活動涵蓋全國約800場高中、國中以及國小校園巡迴宣導,在國小組活動中將以「三隻小豬」童話故事改編,「大野狼與小红帽」帶動唱益智問答,及「DoReMe」帶動唱宣導傳達拒菸拒檳榔從小開始的觀念。國中組及高中組則以「中原一點紅」及「人物模仿」搭配T4四驅車巡迴宣傳導入「榔菸起健康落」的觀念。
青少年為健康行為養成的關鍵期,而嚼食檳榔行為之預防亦較勸戒已嚼食者之效益高,衛生署期待藉著創新有趣的拒絕檳榔校園巡迴宣導活動,讓青少年從小就能建立起檳榔危害健康之觀念,並將健康觀念擴及週遭家人、朋友,共同創造無口腔癌威脅的健康生活。
健康萬歲‧檳榔Bye-Bye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90年口腔癌居25-44歲男性青壯年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發生人數有863人,且國人近五年口腔癌發生增加率高達三成,可見口腔癌問題之嚴重性。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國內青少年學生中,有超過10%的學生曾經嚼過檳榔,而隨年齡增加,比例也相對增加,嚼食檳榔的年齡層亦有降低趨勢。
體認到檳榔危機已經悄悄的侵入校園,衛生署為避免檳榔侵蝕青少年健康,保護青少年免於養成嚼食檳榔的習慣,今年擴大徵求表演團體進入校園辦理巡迴宣導活動,將檳榔對健康的危害觀念帶入高嚼食率地區學校,期望不嚼檳榔的新文化觀能逐漸形成。 為了讓社會大眾瞭解校園巡迴宣導活動計畫的內容,以及再次提醒檳榔致癌實證,於6月14日辦理記者會,會中除了邀請長期投入檳榔危害研究之韓良俊教授,並邀請到以往校園巡迴宣導活動中參與者施小妹,分享其成功幫助母親戒除檳榔之心路歷程。
衛生署表示:檳榔子(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及「檳榔鹼」均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荖花」同樣有致癌性。所以「石灰」、「荖花」和「檳榔子」合成的檳榔嚼塊更容易造成口腔癌粘膜病變的發生,甚至導致癌症之形成。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於1987年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食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有吸菸與檳榔習慣」對人類有致癌性,主要的病灶產生在口腔、咽喉、食道;更於2003年8月7日特別刊物第85卷中,綜合包括台灣在內之研究團隊所呈現之研究成果,確認檳榔子為一級致癌物(Group Ⅰ carcinogen)。
衛生署此次活動涵蓋全國約800場高中、國中以及國小校園巡迴宣導,在國小組活動中將以「三隻小豬」童話故事改編,「大野狼與小红帽」帶動唱益智問答,及「DoReMe」帶動唱宣導傳達拒菸拒檳榔從小開始的觀念。國中組及高中組則以「中原一點紅」及「人物模仿」搭配T4四驅車巡迴宣傳導入「榔菸起健康落」的觀念。
青少年為健康行為養成的關鍵期,而嚼食檳榔行為之預防亦較勸戒已嚼食者之效益高,衛生署期待藉著創新有趣的拒絕檳榔校園巡迴宣導活動,讓青少年從小就能建立起檳榔危害健康之觀念,並將健康觀念擴及週遭家人、朋友,共同創造無口腔癌威脅的健康生活。
瀏覽數:
2714
發布單位:
癌症防治組
修改日:
2015/01/28
發布日:
2005/06/16
其他人也看了
「健康的叮嚀:打破發燒的迷思」
2005-01-19
量腰圍之建議方法
2005-05-05
「成人腰圍測量及判讀之方法」新版宣導
2005-10-05
世界骨鬆日「動一動,骨質不流失」一分鐘自我檢測 即可知道是否有骨質疏鬆危險
2005-10-24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衛教手冊」新版發表
2005-09-27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
非常實用
實用
普通
不實用
非常不實用
送出
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請使用 " Alt + 左鍵 " 回前頁
回首頁
回上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