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EN
網站索引
:::
網站導覽
人才招募
寫信給署長
站內檢索
English
字級
小
中
大
色系
綠
藍
粉
搜尋
關於本署
關於署長
本署簡介
組織架構與業務簡介
大事紀要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103年
102年
重大政策
本署施政重點
衛生福利部施政計畫
行政院施政方針
各業務服務窗口
寫信給署長
本署位置
科技發展成果
研究成果
新政策專區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試管嬰兒
孕產婦健康
嬰幼兒與兒童健康
青少年健康
婦女健康
銀髮族健康
健康生活
肥胖防治
均衡飲食
健康體能促進
健康促進場域
老人健康促進及慢性疾病防治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罕見疾病
健康識能
預防保健
公費健檢
視力保健
癌症防治
HPV專欄
疾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
國際合作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APEC國際研討會
國際健康促進機構網絡年會
健康學習資源
文宣手冊
健康手冊專區
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
歷史電子報
影音專區
影音推薦
youtube專區
本署出版品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癌症登記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國民健康署年報
健康監測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列表
監測調查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其他(含前身機關)調查研究資料
統計專區
簡介
性別統計
性別統計指標
調查報告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統計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
癌症登記報告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六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報告
各類報表
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表
戒菸服務數據
服務園地
檔案應用專區
本署檔案應用申請要點及收費標準
線上申請
開放時間與地點
檔案管理局相關網站連結
好康報你知
新聞API服務
RSS專區
本署新聞
新聞
真相與闢謠
真相說明
保健闢謠
活動訊息
本署公告
活動熱訊
公開資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內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項目彙整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7條規定公開事項)
資料提供使用
本署健康資源系統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
政府相關資源
財團法人
公家機關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出版品
就業資訊
資源下載
健康主題賀卡
出生通報表單
手冊
宣導海報及單張
其他
宣傳訊息
常見問答
人才招募
廉政園地
最新消息
廉政法令
防貪業務
陳情檢舉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主流化
性別意識培力
性別統計
性騷擾防治措施
相關網站連結
APP專區
衛生局服務區
下載區
公告區
退休人員服務專區
知識平台
服務專線
健康促進法規
健康促進法規
衛生所類
預防保健服務類
科技發展及其他類
菸害防制與衛生保健基金類
罕見疾病類
癌症防治類
菸害防制類
人工生殖類
生育保健類
網站導覽
人才招募
寫信給署長
站內檢索
English
關於本署
關於署長
本署簡介
組織架構與業務簡介
大事紀要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103年
102年
重大政策
本署施政重點
衛生福利部施政計畫
行政院施政方針
各業務服務窗口
寫信給署長
本署位置
科技發展成果
研究成果
新政策專區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試管嬰兒
孕產婦健康
嬰幼兒與兒童健康
青少年健康
婦女健康
銀髮族健康
健康生活
肥胖防治
均衡飲食
健康體能促進
健康促進場域
老人健康促進及慢性疾病防治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罕見疾病
健康識能
預防保健
公費健檢
視力保健
癌症防治
HPV專欄
疾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
國際合作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APEC國際研討會
國際健康促進機構網絡年會
健康學習資源
文宣手冊
健康手冊專區
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
歷史電子報
影音專區
影音推薦
youtube專區
本署出版品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癌症登記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國民健康署年報
健康監測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列表
監測調查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其他(含前身機關)調查研究資料
統計專區
簡介
性別統計
性別統計指標
調查報告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統計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
癌症登記報告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六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報告
各類報表
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表
戒菸服務數據
服務園地
檔案應用專區
本署檔案應用申請要點及收費標準
線上申請
開放時間與地點
檔案管理局相關網站連結
好康報你知
新聞API服務
RSS專區
本署新聞
新聞
真相與闢謠
真相說明
保健闢謠
活動訊息
本署公告
活動熱訊
公開資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內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項目彙整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7條規定公開事項)
資料提供使用
本署健康資源系統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
政府相關資源
財團法人
公家機關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出版品
就業資訊
資源下載
健康主題賀卡
出生通報表單
手冊
宣導海報及單張
其他
宣傳訊息
常見問答
人才招募
廉政園地
最新消息
廉政法令
防貪業務
陳情檢舉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主流化
性別意識培力
性別統計
性騷擾防治措施
相關網站連結
APP專區
衛生局服務區
下載區
公告區
退休人員服務專區
知識平台
服務專線
健康促進法規
健康促進法規
衛生所類
預防保健服務類
科技發展及其他類
菸害防制與衛生保健基金類
罕見疾病類
癌症防治類
菸害防制類
人工生殖類
生育保健類
全站搜尋
熱門:
十大死因
糖尿病
代謝症候群
高血壓
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請從相關子主題進入子項目
:::
癌症防治
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
癌症登記專區
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暨口腔癌防治
乳癌與子宮頸癌防治
大腸癌防治
肝病防治及肝癌
肺癌防治
收闔
肺癌危險因子
肺癌早期警訊
肺癌早期偵測計畫
肺癌早期偵測計畫_辦理醫院專區
肺癌診斷後治療方式
癌症醫療品質
癌症病友服務
安寧療護
癌症篩檢介紹(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
收闔
大腸癌篩檢介紹
陽性個案後續確診及治療處置流程
子宮頸癌篩檢介紹
乳癌篩檢介紹
口腔癌篩檢介紹
中央癌症防治會報
癌症防治民間團體暨病友服務
定位點
:::
首頁
>
健康主題
>
預防保健
>
癌症防治
>
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
facebook
line
twitter
plurk
轉寄
列印
縮短網址
(一)安寧療護真諦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所謂安寧療護是指針對治癒性治療無反應之末期病人提供積極性及全人化的照顧。以維護病人和家屬最佳的生命品質;主要是透過疼痛控制,緩減身體上其他不適的症狀,同時並處理病人及家屬在心理、社會和心靈上的問題,也就是說安寧療護的基礎思考,是力求病人主觀改善為原則,在現代醫療技術無法為病人提供更有利的服務之際,安寧療護用尊重生命的哲學態度,陪伴病人走過人生最後旅程,並輔導家屬重新面對未來的生活。
(二)
安寧療護觀念的澄清
一般人對「自然死」(安寧緩和醫療)和「安樂死」名詞的概念常混淆不清,然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所提到的「自然死」觀念,與免除病人痛苦,以加工的方式提早結束病人生命的「安樂死」是完全不同。對於罹患癌症末期的臨終病人而言,生活的品質可能優於生命的延長。從尊重病人的角度看來,病人有知的權利,亦有被尊重選擇醫療的方式。國人常將『安寧療護』誤認為安樂死,就是等死、放棄治療;因而使得安寧療護的政策美意大打折扣。
安寧療護是社會文化中重視個人價值及病人權益的一種覺醒,死亡不應被視為是一生的終結,而要採取另一種積極看法,把死亡當成圓滿生命意義的重要環節。安寧緩和醫療制度的建立,除了嘉惠癌症末期病人及其家屬外,更重要的是代表人類對生命的看法正在改變。在愈來愈多人有此理念,醫生更要提供病人正確的資訊,使病人有機會理解自己可為自己的生命做什麼選擇。
(三)臺灣癌症安寧療護相關推動狀況
衛生福利部自85年起推動安寧療護,並於89年辦理「安寧療護納入健保整合試辦計畫」,且於同年立法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並於104年立法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成為亞洲第1個完成自然死法案及病人自主權利立法之國家。另為提供非安寧病房癌症病人所需安寧療護服務,本署於93年與安寧照顧協會合作試辦「安寧共同照護服務」,並於94年起擴大補助。
為落實癌症病人對病情有知的權益,本署亦於103年推動醫院應建立癌症病人病情告知之流程與品質管理機制:
(1)病情告知時機:包括癌症初診斷、復發、末期及病情有重大改變。
(2)被告知意願評估:於門診或入院時評估病人希望病情告知之對象,如本人或親友,並記錄於病歷中。
(3)病情告知內容:癌症診斷、治療方式之選擇與治療過程、病情進展,對於癌末病人,提供安寧緩和醫療訊息參考。
(4)監測:流程制定後進行院內宣導,建立監測機制。
(5)檢討改善:對院內癌症病情告知之情形進行相關統計及分析,提報院內癌委會進行檢討與改善辦法。
目前癌症安寧療護宣導與推廣之相關辦理狀況,本署補助醫院將全院性安寧療護在職教育及病情告知等納入工作重點,亦補助民間團體及醫院於醫院、社區、學校等辦理癌症安寧療護相關宣導推廣課程,並辦理跨院際輔導醫院推動癌症病人安寧療護服務之相關工作。
截至目前,癌症病人死亡前1年安寧療護利用情形(含安寧住院、安寧居家與安寧共同照護服務),由89年7%大幅提升至108年62.8%,此外,105年通過補助90家醫院推動建立癌症病人病情告知計畫,當年病人知情率已達94.8%。期望未來能持續提升安寧利用情形,使民眾皆能得到完整的身、心、靈之關懷與醫療,減輕末期的身體疼痛及心理壓力,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發布單位:
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瀏覽數:
瀏覽數:141704
修改日:
修改日:2021-08-25
發布日:
發布日:2008-04-09
回上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