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大腸癌防治概況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 瀏覽數:瀏覽數:165646
  • 修改日:修改日:2022/08/29
  • 發布日:發布日:2021/08/02
一、大腸癌流行病學

在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及第3位。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217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2.9人,95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108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2.9人,發生人數已超過17,000人,標準化發生率上升87.3%。而死亡人數從84年的2,469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3.3人,109年已增至6,489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4.6人,標準化死亡率上升9.8%

二、大腸癌防治政策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因此,本署自93年起,開始推動50-69歲大腸癌篩檢服務,並自99年起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正式於全國推行,於1026月起將篩檢年齡調查為50-74歲。糞便潛血檢查(FIT)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免疫法,不需飲食限制,因此相當簡單方便,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所以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另,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並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呼籲民眾避免吃加工肉和少吃紅肉。為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74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FIT),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三、大腸癌防治宣導重點

要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
2.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
3.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四、政府補助哪些結直腸癌篩檢服務

政府目前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到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辦理,若有問題可洽詢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

您可能會喜歡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