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EN
網站索引
:::
網站導覽
人才招募
寫信給署長
站內檢索
English
字級
小
中
大
色系
綠
藍
粉
搜尋
關於本署
關於署長
本署簡介
組織架構與業務簡介
大事紀要
113年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103年
102年
重大政策
本署施政重點
衛生福利部施政計畫
行政院施政方針
各業務服務窗口
寫信給署長
本署位置
科技發展成果
研究成果
新政策專區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試管嬰兒
孕產婦健康
嬰幼兒與兒童健康
青少年健康
婦女健康
銀髮族健康
健康生活
肥胖防治
營養及健康飲食
健康體能促進
健康促進場域
老人健康促進及慢性疾病防治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罕見疾病
健康識能
預防保健
公費健檢
視力保健
癌症防治
HPV專欄
疾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
國際合作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APEC國際研討會
國際健康促進機構網絡年會
健康學習資源
文宣手冊
健康手冊專區
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
影音專區
影音推薦
youtube專區
本署出版品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癌症登記報告
國民健康署年報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健康監測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列表
監測調查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其他(含前身機關)調查研究資料
統計專區
簡介
性別統計
性別統計指標
調查報告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統計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
癌症登記報告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各類報表
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表
戒菸服務數據
服務園地
檔案應用專區
本署檔案應用申請要點及收費標準
線上申請
開放時間與地點
檔案管理局相關網站連結
好康報你知
新聞API服務
RSS專區
本署新聞
新聞
真相與闢謠
真相說明
保健闢謠
活動訊息
本署公告
活動熱訊
公開資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內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項目彙整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7條規定公開事項)
資料提供使用
本署健康資源系統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
政府相關資源
財團法人
公家機關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出版品
就業資訊
資源下載
健康主題賀卡
出生通報表單
手冊
宣導海報及單張
其他
宣傳訊息
常見問答
人才招募
廉政園地
最新消息
廉政法令
防貪業務
陳情檢舉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主流化
性別意識培力
性別統計
性騷擾防治措施
相關網站連結
APP專區
衛生局服務區
下載區
公告區
退休人員服務專區
知識平台
服務專線
健康促進法規
健康促進法規
衛生所類
預防保健服務類
科技發展及其他類
菸害防制與衛生保健基金類
罕見疾病類
癌症防治類
菸害防制類
人工生殖類
生育保健類
網站導覽
人才招募
寫信給署長
站內檢索
English
關於本署
關於署長
本署簡介
組織架構與業務簡介
大事紀要
113年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103年
102年
重大政策
本署施政重點
衛生福利部施政計畫
行政院施政方針
各業務服務窗口
寫信給署長
本署位置
科技發展成果
研究成果
新政策專區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試管嬰兒
孕產婦健康
嬰幼兒與兒童健康
青少年健康
婦女健康
銀髮族健康
健康生活
肥胖防治
營養及健康飲食
健康體能促進
健康促進場域
老人健康促進及慢性疾病防治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罕見疾病
健康識能
預防保健
公費健檢
視力保健
癌症防治
HPV專欄
疾病防治
慢性病防治
國際合作
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APEC國際研討會
國際健康促進機構網絡年會
健康學習資源
文宣手冊
健康手冊專區
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
影音專區
影音推薦
youtube專區
本署出版品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癌症登記報告
國民健康署年報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健康監測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
進行中的統計調查列表
監測調查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其他(含前身機關)調查研究資料
統計專區
簡介
性別統計
性別統計指標
調查報告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
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家庭與生育調查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
吸菸行為調查
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統計結果報告
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
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
癌症登記報告
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各類報表
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表
戒菸服務數據
服務園地
檔案應用專區
本署檔案應用申請要點及收費標準
線上申請
開放時間與地點
檔案管理局相關網站連結
好康報你知
新聞API服務
RSS專區
本署新聞
新聞
真相與闢謠
真相說明
保健闢謠
活動訊息
本署公告
活動熱訊
公開資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內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項目彙整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7條規定公開事項)
資料提供使用
本署健康資源系統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
政府相關資源
財團法人
公家機關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出版品
就業資訊
資源下載
健康主題賀卡
出生通報表單
手冊
宣導海報及單張
其他
宣傳訊息
常見問答
人才招募
廉政園地
最新消息
廉政法令
防貪業務
陳情檢舉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主流化
性別意識培力
性別統計
性騷擾防治措施
相關網站連結
APP專區
衛生局服務區
下載區
公告區
退休人員服務專區
知識平台
服務專線
健康促進法規
健康促進法規
衛生所類
預防保健服務類
科技發展及其他類
菸害防制與衛生保健基金類
罕見疾病類
癌症防治類
菸害防制類
人工生殖類
生育保健類
全站搜尋
熱門:
十大死因
糖尿病
代謝症候群
高血壓
script無法正常執行時,請從相關子主題進入子項目
:::
癌症防治
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
癌症登記專區
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暨口腔癌防治
乳癌與子宮頸癌防治
大腸癌防治
肝病防治及肝癌
肺癌防治
收闔
肺癌危險因子
肺癌早期警訊
肺癌早期偵測計畫
肺癌早期偵測計畫_辦理醫院專區
肺癌診斷後治療方式
癌症醫療品質
癌症病友服務
安寧療護
癌症篩檢介紹(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肺癌)
收闔
大腸癌篩檢介紹
陽性個案後續確診及治療處置流程
子宮頸癌篩檢介紹
乳癌篩檢介紹
口腔癌篩檢介紹
中央癌症防治會報
癌症防治民間團體暨病友服務
定位點
:::
首頁
>
健康主題
>
預防保健
>
癌症防治
>
大腸癌防治
大腸直腸癌篩檢:"有做有保庇”
facebook
line
twitter
plurk
轉寄
列印
縮短網址
發布單位:
發布單位:癌症防治組
點閱次數:
點閱次數:25319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2019/03/11
發布日期:
發布日期:2015/07/13
近日看到關於質疑我國大腸直腸癌篩檢政策的投書,由於投書者為臨床從業人員並活躍於網路,因此對於其投書內容,建議仍應有完整依據,否則易有斷章取義之憾。該文中指出”在
2012
年時,約有
103
萬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約略佔該年齡層
19
%,只找出
2096
名大腸癌患者,這樣的人數只佔了當年度全部大腸癌患者約
14
%。也就是說,未進行篩檢的
81
%的人口,卻佔了
86
%大腸癌病患。全國花費了這麼多人力物力,耗費了這麼多健保資源,其效果卻是如此這般,值得憂慮。”筆者多年從事大腸癌篩檢與品質分析工作,為避免上述文章誤導民眾誤,以下就科學實證與臨床實務加以說明。
根據我國衛生統計,台灣地區零至第四期大腸直腸癌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為
85.5
、
81.3
、
71.3
、
59.1
及
11.4%
,而根據國民健康署
2012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該年因篩檢所偵測到的大腸癌有
60.1%
為零期至二期的癌症,加上癌前病變更可高達
89.2%
,相較於未接受篩檢族群所診斷的大腸癌僅有
31.6%
為零期至二期,足足相差有
28.6-57.3%
之多。國民健康署近期呈現
2004
年至
2009
年接受篩檢個案其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相較於從未接受篩檢族群,在平均追蹤
3.1
年之下足足相差了
10%
之多,預期在更長的追蹤之下差異會更大,而整個人口裡接受過大腸直腸癌篩檢的民眾比例提升,不僅僅這個死亡率下降的幅度會更大,整個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的下降也指日可待。
文中提到
19%
的篩檢率可能是不了解篩檢間隔所致。我國篩檢間隔為兩年,只要兩年內接受過糞便潛血檢查篩檢即計算為已接受篩檢個案。據悉
2012
年篩檢率的統計數字為
36.7%
,
2014
年更提升到
40.7%(
約為該文所提到
19%
的兩倍
)
。而篩檢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未來將可以為健保省下極為可觀的資源,反而是在為珍貴的醫療資源省錢。光是減少第三與第四期個案,所省下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處理各項併發症或緊急住院的費用,如再加上家屬因照顧病患所損失的工作時間與其他直接間接成本,豈是篩檢所使用的資源所能相提並論?具體來說,台灣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每發出一千支糞便採便管
(
一支成本不到台幣
100
元
)
,只有
70-80
位糞便檢查呈現陽性需要接受大腸鏡檢
(
健保價
2250
元
)
,但卻可以找到兩個至三個大腸癌個案,相較於等到這兩三位民眾有臨床症狀才被診斷所花費的各項醫療資源與社會成本,甚至賠上性命,撥指一算划不划算一目了然,實不需贅言。這個部分在國外眾多的相關決策分析研究已充分證實大腸直腸癌篩檢實為所有癌症的篩檢裡最為符合成本效益,甚至可以為廣大納稅人省錢的一種篩檢政策。再者,國外過去以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的大腸直腸癌篩檢臨床試驗
(
化學法比我國目前所使用之免疫法敏感度低
)
,均已證實大腸直腸癌篩檢可以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因此在台灣這樣大腸直腸癌高發生率地區,對於是否要進行篩檢乙事,幾無爭論,目前的首要之務乃如何提高篩檢率。當篩檢率提高到歐美的
60%
甚至
70%
以上,屆時將不會有那麼多進行期或末期個案,死於大腸直腸癌的個案也會更加減少,不是如該文所提到”
耗費了這麼多健保資源,其效果卻是如此這般”,因為某些“效果”是需要時間才觀察得到的。此外,要提升篩檢率並非一蹴可幾,除民眾觀念需要改變之外,臨床從業人員的提醒是促使民眾接受篩檢最重要的動力,這個不僅僅在國內外的研究也已經被充分證實,而過去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地區國家所做的調查也顯示醫師的建議乃民眾願意接受篩檢最重要的因素。
在全國公衛同仁與臨床醫護人員的努力之下,台灣已然走在大腸直腸癌防治的正確道路上,實無走回頭路的道理。我們也必須強調的是醫療相關專業同仁必須了解大腸直腸癌篩檢是根據嚴謹的科學證據所進行的,推展的過程可以討論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或更有效率的運用有限的資源,然它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必須鄭重告訴民眾
:
大腸直腸癌篩檢是”有做有保庇”的。
邱瀚模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
下一則
您可能會喜歡
大腸癌防治概況
發布日期:2021-08-02
更新日期:2022-08-29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
非常實用
實用
普通
不實用
非常不實用
送出
回上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