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菸害防制法第4條、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辦法第4、5條及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基金審議作業要點規定,菸品健康福利捐收入中,約有5.5%供中央及地方衛生保健之用,其中亦補助22縣市地方政府衛生局協助執行衛生保健工作計畫。
●自103年11月1日實施孕婦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服務,於妊娠第一孕期及第三孕期,針對有危害孕婦、胎兒健康的危險行為(如:吸菸、二手菸、喝酒、嚼檳榔及使用毒品等)及孕期照護的重要健康議題(包括:維持母胎安全指導、孕期危害物質的認識與避免、孕期營養補充、兩性平權、孕期心理適應指導、生產準備計畫及產後保健、母乳哺育指導、高危險妊娠及產前檢查等),各提供一次產前衛教指導,給予評估及衛教。申報資料預估113年服務人次計22萬5,848人次。
●113年補助22縣市辦理「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提供孕期至產後6週之衛教諮詢、關懷追蹤及資源轉介等服務。113年度目標收案8,435人,實際收案10,095人,收案達成率119.7%。
●自101年4月15日起全面補助孕婦乙型鏈球菌篩檢,以申報資料預估113年服務人次計11萬9,194人次。
●113年截至第3季提供懷孕之新住民婦女未納健保產前檢查補助,共3,348案次。
●補助遺傳性疾病高風險群孕婦,每案最高5,000元,低收入戶、居住優生保健措施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等80區每案最高8,500元。113年計補助約3萬1,014案,發現約1,079案例異常個案,提供後續遺傳諮詢,異常個案追蹤完成率達100%。
●持續改善新生兒性別失衡,113年新聞網刊登文字廣告並連結本署官網影音專區之反性別篩檢宣導影片,以及於本署官網發布新聞稿。
●113年補助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13萬6,797人,篩檢率99.8%以上,發現異常約3,347案。
●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113年計篩檢約13萬2,651人,篩檢率達98.5%。
●推動滿4歲及滿5歲「學齡前兒童斜弱視及視力篩檢工作」,113年計篩檢35萬258人,篩檢率達104.81%,疑似異常個案完成確診率達96.74%,複檢異常處置追蹤完成率達99.96%。
●為促進兒童健康,由兒科或家醫科醫師提供0至7歲兒童7次衛教指導,衛教重點包含:嬰幼兒猝死症預防、事故傷害預防、哺餵及營養指導、副食品添加、口腔及視力保健、肥胖防治、居家安全及相關危險因子等內容,113年推估利用約67萬4,460人次。
●補助22家衛生局協同85家醫院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113年完成評估服務計3萬6,541人。
●113年依法應設置哺集乳室之公共場所計2,698家,已100%完成設置,另外自願設置哺集乳室計1,351家;113年參與母嬰親善認證醫療院所數140家。
●113年完成12家院所之青少年親善照護機構之認證作業,以建立青少年親善之就醫環境。
●辦理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111年4月起擴大全國推動,至113年於全國81家醫院推動,已完成收案4,582人(服務涵蓋97.9%),極低出生體重兒(≤1,500g)收3,296人(收案率97.7%,符合條件出院3,374人);另特殊健康情形之早產兒(出生體重超過1,500g)收1,286人(收案率98.5%,符合條件出院1,306人),居家訪視達1,530次、電話訪視達2萬3,314 次、視訊訪視達3,784次。
●依據教育部資料顯示112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3.8%及28.6%;13歲以上規律運動比率從99年的26.1%,增加至113年的35.3%。依據本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成人過重及肥胖率105-108年為47.9%,106-109年為50.3%,107-111年為50.8%。
●配合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於113年1月3日公告施行,加強推動營養及均衡飲食,爰與指標餐飲業者-台鐵便當合作,輔導研製符合均衡飲食之茶香燻雞便當,辦理「國健署領航,全臺業者動起來」記者會,藉台鐵便當成功案例,鼓勵餐飲業者加入提供健康均衡飲食行列,並透過建置健康餐飲地圖,方便民眾查閱和採購。另為確保國人營養與健康,研議修訂第9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以及修訂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國民飲食指標。
●針對身體活動進行現況評估、資源盤點,並提出學生、成人及長者族群身體活動策略計畫,結合在地特色資源或現有設施,如長者健康促進站、銀髮健身俱樂部或運動科技場域等,發展出具地方特色之促進策略,展現多樣性及創意,實踐永續發展。
●倡議全民身體活動,鼓勵利用零星時間運動,辦理「走路趣尋寶,全臺齊步走」全民健走線上競賽,將健走活動結合虛擬路線尋寶任務,設定階段性挑戰目標與獎勵機制,鼓勵不同族群的民眾走向戶外,參與人次達320,279人次。
●113年賡續與教育部(國教署)合辦「113-114年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及特色獎勵計畫」,並辦理「112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果發表會」,頒發卓越獎30名(金、銀、銅質獎與推動獎)、特色獎20名(社區夥伴獎、創新課程獎、支持環境獎、健康服務獎)及獲獎學校所在之12縣市教育局(處)與衛生局。
●92年至113年共實地輔導5,226家職場提供職場輔導及諮詢等協助;96-113年累計33,528家次通過職場健康認證;113年表揚57家次績優健康職場及表揚6位健康職場優良推動人員。
●113年補助22地方政府,辦理高齡友善城市及社區計畫,共建置239處高齡友善社區,建立跨局處、跨單位合作機制,運用資源盤點及連結,以及人員充能,合力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計畫;從「敬老與社會融入、社會參與、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交通運輸、住宅、通訊與資訊、社區及健康服務、工作與志願服務」等8個面向,改善城市的軟硬體構面,提升長者社會參與的機會,以營造在地安老及活躍老化的生活圈。
●辦理400家糖尿病及274家慢性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品質精進及輔導事宜;完成934位糖尿病共照網認證人員臨床見習訓練;培訓295個糖尿病支持團體人員,執行糖尿病衛教與照護工作。
●健康醫院113年由認證制度轉型為網絡自評制度,將「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及「腎臟病健促機構」兩種評核整合,共招募271家醫院加入。6場共學活動計350位會員參與;另辦理健康醫院響應國家2025消除C肝政策串連活動,計88家醫院與會,計40家醫院入圍(醫中10家、區域15家、地區15家);並為提升健康醫院健康促進品質,績優健康醫院選拔競賽約50家醫院(醫中及區域12家、地區43家)獲獎;辦理「提升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照護品質計畫」,共有124家醫院獲獎;辦理「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照護品質提升獎勵」活動,共有48家醫院獲獎。至日本廣島參加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研討會,投稿2篇海報。
●推動衛生所及診所高齡友善健康促進服務:共通過372家衛生所(涵蓋率99%) 、753家診所,另計10家診所獲選「113年高齡友善暨健康促進績優診所」。
●補助22縣市執行三高防治業務與成人預防保健及B、C型肝炎篩檢工作,提供約208萬人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約70萬人接受成人預防保健B、C型肝炎篩檢服務。
●與健保署合作規劃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113年計有近3,000家診所、超過4,800位醫師加入,收案近30萬人。
●辦理「2024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主題為「發展全球衛生:人人享有健康權」,展現政府推動「健康臺灣」的具體行動。共計1場大會演講、3場主場會議及4場平行場次。超過三百名醫衛社福領域人士參加此一年度盛事,包括26國58位國外高階衛生官員及專家學者來臺。論壇期間,由邱泰源部長主持部次長級圓桌會議,與友邦衛生部部次長共同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該聲明中針對「人人享有健康權」,提出「發展夥伴關係與致力全球健康平等」、「保護弱勢族群和社會弱勢個體的健康與人權」、「利用人工智慧等科技實現SDG3」等三大原則,呼籲國際社會共同為良好健康和社會福祉而努力。
●辦理衛生保健調查資料蒐集與分析,完成113年大專院校學生健康行為調查9,782人,有效問卷9,245案,東部有效樣本數完成1,346案,並完成成果分析報告及政策轉議;辦理推動兒童死因回溯分析計畫,完成輔導全國22縣市全面參與推展,透過篩選適合案例,綜合運用可取得之量性與質性資料,討論脈絡情境並歸納可預防性,計協助20縣市舉辦個案討論會議計28場次,共討論252案。
●持續維運與優化網路出生通報系統與相關行政作業,完成ISO 27001國際資安標準認證作業,113年完成13萬7,088位出生個案的通報作業,並提供系統使用輔導及諮詢服務計608人次。另透過與My Data平台介接,便利民眾申請勞保生育給付。
●運用Facebook粉絲專頁、LINE@及IG官方帳號傳播健康知識與服務訊息,Facebook累積觸及數達145萬人次;LINE@好友數達33萬人;IG粉絲數達1萬人。「健康九九+網站」提供衛生教育宣導資源與健康相關資訊,收錄單張、手冊、海報及多媒體等宣導資訊3,900餘件,每月平均瀏覽數逾72萬人次。
●補助台灣公共衛生學會辦理「2024年公共衛生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全球公衛促進 再造健康星球」,於113年10月5日至6日原訂於花蓮慈濟大學辦理實體會議,因颱風因素改為線上會議,計有211篇公共衛生相關論文發表及參與人數達650人次。
更多相關資訊,請依照您的需求點選下列連結參考:
●
113年菸捐運用成效(衛生保健)